高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

2018-07-13 00:23高玉婕孙冻张明全
高教学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可行性高职英语

高玉婕 孙冻 张明全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培育优质人才重要教育场所,立足新课改背景,积极创研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累积育人经验,应用EGP+ESP教学模式,这种集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为一体的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育质量,满足应用型人才个性化培育需求,使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更具科学性,能在英语基本技能教育基础上,从学生所学专业着眼,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使其英语能力更具行业导向性,达到提高高职英语育人成效的目的。文章通过对高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1-0065-0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place for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talent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tively create the educational model, accumulate the experience of educating people in practice, and apply the EGP+ESP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teaching mode which combines general English with specialized Englis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et the needs of individualized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make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more scientific.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education of English and according to student's majors, this educational model can enrich the content of English teaching, make their English ability more industry-oriented,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EGP+ESP teaching mod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EGP+ESP teaching model; feasibility

相較于普通院校英语教育来讲,高职英语更加注重所教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统一性,期许学生通过英语教育,提高其从业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就业率,凸显英语教学实践价值。然而仅围绕普通用途开展的英语教学,仅能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一般技能,无法将其与学生专业相关联,削减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类人才培育成效。为此高职院校立足新课改视域,创新研究新型教育模式,旨在将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融合在一起,启用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业能力不断提高,为使学生能兼具普通英语应用能力,高职英语将EGP、ESP融合在一起,构成EGP+ESP教学模式。然而,有些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未意识到该EGP+ESP教育模式可行性,阻滞本校英语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基于此,为使高职院校育人能效得以提升,研究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EGP+ESP教学模式内涵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即为普通用途英语,主要是指适合所有学生基础英语学习需求的教育模式,在该教育模式中囊括英语语法、读写、口语交际、翻译等英语基本技能,这些英语知识具有普遍性、实效性、全面性,能提高学生英语素养,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在我国普通用途英语教学模式较为普遍,并贯穿学生英语学习始末。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即为专门用途英语,是指教师围绕某种用途教授学生极具专业性的英语知识,这些教学内容极具针对性、目的性、特定性,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学生能在专业领域中灵活运用英语知识,为其更好完成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例如,有些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开设医学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新闻英语、外贸英语、公务员英语、营销英语及金融英语等课程,使学生能依据所学专业发展需求汲取丰富多样英语知识,提高其从业能力。

相较于EGP来讲,ESP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能满足学生某种特定需求。在当前全球化态势下,国家之间文化、经济、政治交互关系日益紧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使用频率不断提升,高职学生若想获取更好就业机会,提高自身就业创业竞争力,需不断学习英语,并能学习更多符合自身工作要求的英语知识,为此高职院校需施行ESP教学模式,在教授学生普通用途英语知识基础上,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等特定需求;第二,具有专业导向。ESP教学模式中的英语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具有密切关联,能扩充学生专业英语知识储备,凸显高职英语教学实效性。

ESP教学模式虽能助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EGP教学模式不可荒废,高职院校学生普通用途英语应用能力应不断提升,使其能在工作与生活中高效应用英语知识,在学生掌握英语基本技能基础上,通过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知识,提高其执业及创业能力,为此高职院校需秉持与时俱进精神,不断学习先进育人理念,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着眼,将EGP、ESP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创设EGP+ESP教学模式,使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升[1]。

二、研究EGP+ESP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通过对高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内涵进行分析可知,EGP在我国受到广泛重视,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创设小学、初中、高中普通用途英语教学体系,通过教授学生英语语法及听说读写等能力,落实EGP模式施行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水平若想得到有效提升,需培养优质应用型技术类人才,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要求,除能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外,还需确保学生能通过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凸显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变价值。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ESP教学模式施行范围较窄,与EGP融合阻力重重,影响高职英语教学成效。基于此,为助力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变革,研究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势在必行。

1. 为高职英语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界展开教学创新与实践活动,旨在完善当前育人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學质量,通过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明晰自身教育缺失,找到提升教学水准的途径,影响其教育事业发展成效。高职英语将ESP与EGP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实现普通用途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碰撞,在教育模式碰撞中弥补高职英语以往教育缺失,能围绕学生专业发展客观需求,积极开展英语教学实践,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累积育人经验,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思考教育体系优化路径,继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注入生机与活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2]。

2. EGP+ESP教学模式与英语教学规律相契合,能突出高职院校育人特性。EGP+ESP教学模式注重基础教育,关注学生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在掌握普通用途英语知识基础上,更好开展专门用途英语学习,助其更好理解专业性较强英语知识。ESP属于EGP教学模式的延展,其延展依据为学生所学专业,延展核心为学生专业发展需求,延展目的为将英语技能与专业知识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旨在培育优质专业型岗位人才,凸显高职院校育人特性。

3.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双创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育人方向,使其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抢占发展先机,提高其创业就业能力,其中英语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养重要内容,在学生创业与就业进程中极为重要,为此在高职英语中施行EGP+ESP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助其掌握更多专业发展所需英语知识,体现高职院校“能力本位”育人理念,使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得以提升。

4. 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EGP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英语技能为主,这些普通用途英语知识学生自小学阶段开始接触,加之有些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仍然较为滞后,学生无法在英语教学进程中重燃学习热情,降低其英语学习效率。ESP教学模式作为EGP教学模式延展,能满足学生专业发展对英语知识的切实需求,使英语教学内容更具丰富性、全面性、针对性,将相关知识与学生专业发展相融合,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营建优质育人氛围,为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例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施行EGP+ESP教学模式时,可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创设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英语情境中灵活运用普通用途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进程中,在落实英语教学目标基础上,达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3]。

三、研究高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施行原则

通过对高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施行可行性进行分析可知,该教学模式能助力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事业稳健发展,能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助其提升创业及就业能力,其可行性可见一斑,为使该教育模式能发挥积极效用,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需研究该模式施行原则,为高职英语教师指明EGP+ESP教学模式实践方向。

1. 与时俱进原则。高职英语教师需立足新课改背景,明晰教育模式创变切实需求,秉持与时俱进精神积极学习EGP+ESP教学模式内涵,树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意识,并将其与本校所设专业融合在一起,确保EGP+ESP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达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高职英语教师需仔细研究本校所设专业,围绕专业分析EGP+ESP教学模式落实路径,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结合本校专业教育特点,突破英语教育瓶颈,实现普通用途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高效融合,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英语素养,同时通过教育科研活动,能助力教师累积EGP+ESP教学模式施行经验,充实现有高中英语教学体系,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能力,为充分发挥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奠定基础[4]。

2. 专业性原则。相较于其他教育院校,高职院校致力于培育应用型技术人才,其需具备极强的专业素养,各类学科及相关知识均需为学生专业成长服务,凸显高职院校育人特性,为此英语教师需秉持专业性原则落实EGP+ESP教学模式实践目标,围绕高职院校不同专业育才目标,创设极具个性化、针对性的英语课堂,在其中灵活整合普通用途英语知识及专门用途英语知识,使学生能通过英语学习,掌握更多极具时效性的英语知识,提升其专业英语素养,凸显EGP+ESP教学模式施行价值。

3. 真实性原则。ESP教学模式作为EGP教学模式的延展,相关育人内容需具备真实性,确保学生所学英语知识与其专业发展实况相吻合,避免出现英语知识滞后,所学英语技能无用消极现象,为此高职英语教师需秉持真实性原则,关注不同专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走势,以此为由分析其对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的启示,确保EGP+ESP教学模式可发挥积极效用。

4. 以人为本原则。在EGP+ESP教学模式中学生、教师、专业处于三维一体化教育体系中,教师需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及其市场发展态势,依据EGP+ESP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英语课堂,使学生专业英语素养得以提升,同时教师与学生需建立密切教学互动关系,确保“教”与“学”处于联动状态,为此教师需秉持以人为本原则,在英语教学实践进程中关注学生英语学习动向、英语基础及学习兴趣,采用新型育人方略,灵活运用创新型教育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英语,参与到英语教学进程中,使教师能有效掌握其专业英语学习需求,以此为由调整EGP+ESP教学模式施行方略,确保专业、教师及学生处于同一英语教学进程中,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5]。

四、研究高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实施方略

通过对高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施行原则进行分析可知,教师若想围绕高职院校所设专业展开英语教学,需要关注行业发展走势,掌握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状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英语知识能满足学生专业个性化发展需求,达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基于此,为使高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更具可行性,在相关原则指引下研究该教学模式施行方略势在必行。

1. 创设高职专业EGP+ESP教学模式实施教材。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使用成品教材,这些教材虽为多年英语教学经验累积,但具有一定滞后性且针对性较弱,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个性化专业英语教育需求,为此若想充分发挥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高职英语教师需在与时俱进原则、专业性原则及以人为本原则指引下,创设校本化教材,围绕本校专业教育实况及学生英语能力,研究更适合本校EGP+ESP教学模式实施的英语教材,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高职院校在为金融专业学生创设英语教材时,需立足当前金融行业发展背景,在金融英语中融入“互联网金融”词汇等英语知识,在充实金融英语教学内容同时,达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实效性、针对性的目的,继而助力高职英语教学事业与时俱进,提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英语素养。

2. 设立英语教学目标。为使EGP+ESP教学模式能发挥其积极效用,教师需围绕学生英语学习实况、英语素养、基础知识等个性化学习需求,设立英语教学目标,确保各英语育人层级更具连贯性,为合理安排英语教学实践奠定基础。例如,针对一年级新生来讲,其专业素养相对较差,甚至对所选专业知之甚少,为此高职英语教师需在EGP教学模式中适当渗透ESP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接受专门用途英语知识,使其能将普通用途英语知识学习方法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专门用途英语知识范畴,树立更加全面客观的英语学习体系,为教师有效落实EGP+ESP教学模式施行目标奠定基础。针对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来讲,英语教师需适当增加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比重,在夯实普通用途英语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符合其专业发展要求的英语知识,以专业发展为导向树立全新育人目标,实现学生、英语知识、所学专业有机整合,达到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6]。

3. 丰富高职英语教学手段。良好的教学手段是落实教育目标的载体,为此高职英语教师需秉持以人为本原则合理创设教学方略,旨在充分发挥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例如,教师在以“面试”为主题,施行EGP+ESP教学模式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创设面试场景,教师作为“面试官”,从专业角度着手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通用英语及专门英语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寓教于乐氛围中掌握更多英语知识,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目的。再如,教师可采用信息化教学法,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丰富专业英语知识表现形式,削减专业英语知识学习难度,拓展学生英语视野,提高其英语素养,同时教师可借助互联网资源整合英语教学内容,充实EGP+ESP教学模式,助力该模式发挥积极能效,借助互联网高职学生可与英语教师建立实时性教学活动体系,在其实习或日常生活中遇到与英语相关问题时可时刻询问教师,并在教师教育与指引下攻克专业英语学习难关,落实EGP+ESP教学目标,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在教育模式革新态势下,先进育人手段层出不穷,为此教师需秉持与时俱进精神,不断学习科学高效育人模式,依据EGP+ESP教学模式应用需求,灵活开展教学实践,总结该模式育人经验,使其更具可行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EGP+ESP教学模式具有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助力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事业稳健发展的积极效用,为此高职英语教师需秉持与时俱进原则、专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创设高职专业EGP+ESP教学模式实施教材,设立英语教学目标,丰富高职英语教学手段,体现该教学模式可行性,达到提高高职院校育人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苟文研.EGP、ESP融合中的大学英语跨学科翻译教学[J].陇东学院学报,2018(3):115-118.

[2]刘瑛,刘贞玉,韩竹林.EGP与ESP有效衔接在医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1):42-44,45.

[3]顏钰.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174-175.

[4]黄坚,王丹.互动与联动:大学英语ESP与EGP课程的辩证关系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161-162.

[5]姜峰.从EGP到ESP——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75-76.

[6]于萍.高校通用英语EGP向学术英语ESP转型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312-313.

猜你喜欢
可行性高职英语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