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的《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改革

2018-07-13 08:19陈金伟
时代汽车 2018年7期
关键词:检修发动机汽车

陈金伟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1 引言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这一门课程非常与时俱进。该课程一是与蒸蒸日上的汽车行业密切相关,二是通过该课程培养出的人才隶属于热门行业,因此对于人才就会提出很高的要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汽车维修行业会日益火爆,由此可见,加强对于该课程的改革很有必要。改革的方式有很多,在本课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工作过程的理解,使其可以充分参与其中,从而更好的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操作,提高技能。

2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专门针对发动机开展维修的课程。之所以要对这门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改革,主要是因为汽车发动机的检修工作侧重操作,这一工作过程则尤为关键。由于工作是在企业中完成的,因此若要将其融入到教学之中,就需要充分了解汽车发动机维修的过程,设计完善的课程体系,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目的。若是不了解详细的工作工程,就无法设置切合实际的课程体系。由此可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既遵从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又可以将实际工作模拟成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恰当的情境下进行操作,从而更快地获得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这样就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 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在于,其本质就是汽车维修,主要的维修对象时发动机。课程包含的内容有:对传动带、正时带进行检查和更换;对发动机配气机构、汽缸盖与汽缸体、曲柄连杆机构等部分进行检测和修理,对常见的发动机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这些内容都是该课程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工作过程之中,以分配任务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构建完善、有层次的课程体系,使知识的学习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主动探索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具备创新精神。

4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实施

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改革,就需要明确改革思路,将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使知识可以充分融入到工作过程之中。要融入创新理念,使理论与实践不再脱节,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提前设计教学任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前提,明确学习目的,在恰当的情境下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从而实现对汽车发动机检修技能的掌握。由于发动机构成复杂,因此需要结合其重要的部位进行教学设计,缔造逼真的学习与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逐渐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学习目的。

4.1 明确改革目的

融入工作过程,明确工作任务,使课程可以充分与工作相结合,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进行模拟操作。了解到这一点后,再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实际行动完成任务,在潜移默化之间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本次教学改革侧重激发学生的行动,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指点学生,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4.2 具体实施步骤

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紧密围绕工作过程,结合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检修的重点,指导学生的操作,明确学习的重点。

4.2.1 结合企业的需求,确定工作任务

以工作过程为前提的课程改革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样就可以了解课程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是否与时俱进。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检修课程,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方式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常见的发动机故障与维护检修方法,从而使课程设计与企业需求紧密相连,确定课程的实践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汽车有关的技术亦在不断改进,尤其是发动机机械系统会有很大的差别。比如,顶置式凸轮轴发动机已经成为许多汽车的标配,还有一些环节也得到了改进,比如涡轮增压,可变配气相位、可变进气道等等。此外,以柴油机为例,目前的柴油机在中国一改往昔“黑烟滚滚的拖拉机”形象,已经成为清洁、环保、先进的代言。

通过调查企业的需求可以了解到,在汽车维修岗位中,关于汽车的养护、故障判断与维修是工作的重点,也是维修工人所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首先,加强汽车养护,主要是要掌握汽车日常保养与定期保养的内容,了解润滑油等油液的知识与用法,在养护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提高汽车的性能。第二,在进行汽车故障诊断时,要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与理解能力,通过对故障准确诊断,就可以迅速明确问题所在,从而解决问题。第三,加强汽车维修工作,了解维修知识,掌握迅速维修的方法。

4.2.2 进行工作过程分析,设置学习领域

确定工作任务之后,就需要进行学习领域的设置。首先要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工作内容,然后再进行学习领域的设置。设置学习领域之所以非常关键,主要是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被调动,从而产生正确的行动。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涉及内容众多,在设置学习领域的时候,需根据这一课程的重点,细化工作过程,才能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

4.2.3 设置恰当的学习情境与具体工作任务

设置学习领域后,再设置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情境,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使本课程的知识点得到有效分配。第一,设置对发动机进行养护的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第二,设置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第三,设置发动机表征出现故障与检修的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第四,设置针对发动机的黑烟、噪音的故障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

4.2.4 考核与评价

(1)将学生、教师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的成果需要有完善、客观的考核评价。通过学生、教师与企业相结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得到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然后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进行课程改革之后,还要进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这样才能使评价紧密围绕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技能和深厚的职业素养。学生尚未工作之前,就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更新知识库,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就需要将过程与结果相融合,使评价更加客观。

(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

由于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非常专业,因此,学生只有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学会实践。在传统的学习中,时常会将理论与实践脱离,而对本课程进行改革,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使学生可以掌握专业的检修技能,而这与恰当的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是分不开的。通过该评价,就可以验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程度。

5 改革成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改革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了解所学内容,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掌握相应的技能。教师应注重设计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教学情境,以模拟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汽车维修的工作流程,了解重点的工作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具有竞争力。

经过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分配工作任务,指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工作过程之上的课程改革,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使学生尽快胜任企业的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从而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6 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改革摆脱了传统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工作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吸收,就可以使技能的掌握更加如鱼得水。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专业的创新意识;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具备深厚的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检修发动机汽车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2015款宝马525Li行驶中发动机熄火
2012年奔驰S600发动机故障灯偶尔点亮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雨中检修
发动机空中起动包线扩展试飞组织与实施
检修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