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趋势下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2018-07-13 08:19周贵富王巧林
时代汽车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能源院校汽车

周贵富 王巧林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四川省资阳市 641300

1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建设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污染破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不但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严重威胁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而汽车作为当前社会中人们最常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对能源的消耗量较大,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是影响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当前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扶持力度,而先进汽车企业也逐渐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而为了提升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充分考虑市场对人才素质能力的相关要求,并以此来对汽车专业教学进行合理改革。

2 概述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2.1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为人们的现代生活提供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制约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其主要是指利用新能源来取代以往汽车设计、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传统能源,缓解当前能源压力,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求来对当前的汽车专业教学进行优化改革,以便提升汽车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汽车专业毕业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中的就业优势,推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2.2 传统汽车专业的特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各高职院校传统汽车专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之路的第一步,就是要对传统汽车专业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便切实的了解到传统汽车专业教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之间存在的差异。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传统汽车产业所需相关人才,其教学内容中包括汽车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等,但是受硬件条件限制,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水平不高,汽车专业教学仍旧以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为主。因此,这就导致学生对汽车行业的了解程度不深,不能将自己所需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快速有效的实现从学校课堂到企业岗位的转变与过度,而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

2.3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专业与传统汽车专业特点,就能够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没有充分考虑汽车行业市场要求,高职院校在设定汽车专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汽车企业的人才要求等,最终造成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与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其二,没有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知识与职业技能,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进而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承担流水化作业或是规范化操作,不能满足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其三,没有大力推行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切实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实现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效衔接,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3 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策

3.1 树立正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就应注重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而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提供方向性指导。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发展人才需求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高职院校在针对汽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应充分考虑汽车行业市场发展需求,来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汽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教学,确保汽车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水平,能够满足企业实际要求。此外,高职院校还应重视对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等进行重点培养,以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水平,在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 优化汽车专业课程结构

新能源汽车在结构、原理上和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有着较大的区别,对新能源汽车的学习既要建立在传统汽车的学习基础之上,又要高于传统汽车的学习范畴。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应针对汽车专业课程的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确保学生通过对汽车专业必需的传统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有所收获,从而奠定学习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核心专业课程所必须的汽车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还应将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岗位职业特点与专业要求等作为汽车专业课程优化调整的依据,并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高压电作业等职业资格标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其职业发展规划等相关因素来对汽车专业课程结构进行合理改革,确保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3.3 合理选择汽车专业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高职院校还应重视对汽车专业教材的合理选用,这种合理不仅是指所选教材应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要求,同时还包括所选教材的整体性,确保学生在新能源汽车系统的专业框架教学之外,通过教材对专业的补充学习,能够学习到更多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专业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而目前市场上与其相配套的教材还不够完善,亟待通过教学实践的积淀开发自编教材等方式解决。

3.4 创新汽车专业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还应针对汽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创新,以便为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基础。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相较于以往学生而言,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也应与时俱进的对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提升汽车专业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加大对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为学生创造一个高度仿真的汽车行业实践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融合,实现对汽车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3.5 优化提升教师团队能力

最后,高职院校在针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改革优化时,还应注重对教师团队整体素质能力的进一步优化。这是由于教师是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人才培养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只有确保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素质能力,才能够保证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落实,保证人才培养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引进,优化现有汽车专业教师团队结构。由于新能源汽车专业在我国的兴起时间较短,且具有极强的实际应用性,因此,人才主要聚集于汽车企业单位。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与汽车企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联合工作的全面展开,一方面,能够让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到校为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能够为高职院既有汽车专业教师提供一些参与汽车企业实际工作的锻炼进修机会,提升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为提升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师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和谐社会的逐步构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得到行业普遍认同。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就应用发展战略眼光,立足汽车行业市场动态,充分考虑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来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优化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汽车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优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新能源院校汽车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汽车的“出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