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以铜仁市为例

2018-07-14 01:58
金融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松桃铜仁市余额

一、金融支持农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铜仁市建立了以“政策性银行为龙头、农村信用社为主力军、商业银行为补充、农业保险为保障”的金融支农组织体系。截至2017年末,全市设有农业发展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2家城市商业银行、1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6家保险机构、2家证券公司,银行网点密度1.43个/万人、乡镇覆盖率100%,基本能够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91.77亿元,同比增长21.29%,其中:涉农贷款余额672.61亿元,同比增长26.26%,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7.82%,占比较上年增长2.67个百分点。

(二)加强货币政策窗口指导。通过加强货币政策窗口指导,积极运用扶贫再贷款、宏观审慎评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符合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要求。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力度,把握涉农信贷资金投入节奏,促进信贷资金投放更加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如:引导农发行铜仁分行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发放信贷资金4.8亿元,支持市辖松桃县经济林生产基地建设;引导邮储行铜仁分行主动对接市农委、农牧科技局等涉农部门,积极开办“农保贷”业务。

(三)改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7年末全市ATM机总数为1425台,POS机9328台;普及惠农支付设施及服务,2017年末全市助农取款服务点共计6145个,累计交易金额71.14亿元;提升助农取款“村村通”服务功能,依托助农取款“村村通”建立了“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进一步满足偏远地区农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截至2017年末,全市共建立“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255个,服务行政村2723个,流动服务6705次。已在全市2717个农村行政村建立了“蒲公英”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维权站,推动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消费维权最后1公里问题。

(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通过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力度,积极配合支持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在市辖德江县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该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地方政府整合农村土地、集体经营性资产等资源,量化农村经营性资产,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农村沉睡资源。2017年末全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0.93亿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1.16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73亿元。同时,在市辖印江县推动开展绿色金融试点,积极支持打造铜仁绿色先行示范区,2017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绿色信贷项目90个,贷款余额87.67亿元。

(五)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市辖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切实满足农村经济多元发展资金需求。如:农发行铜仁分行结合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开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金田贷等信贷产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精扶贷、合作贷、特惠贷等信贷产品,通过普惠农村信贷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表1 铜仁市农村信用社2017年部分涉农信贷产品发放情况统计表

二、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

(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

一是涉农信贷产品更加丰富。市辖金融机构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要求,持续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涉农信贷产品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金融机构围绕特色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兴业态,提供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电商融资等金融服务。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绿色生产经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村镇建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68亿元、35.32亿元、1.56亿元和18.52亿元。

二是涉农贷款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铜仁市涉农贷款连续稳步增长,涉农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72.61亿元,同比增长26.26%,各类新型农业经营贷款同比增长速度在20%以上。其中,林果权贷款余额1.72亿元,同比增长48.09%;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1.34亿元,同比增长509%。2017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72.61亿元,同比增长26.26%,其中:种养殖大户贷款余额14.97亿元,同比增长10.72%;农业龙头企业贷款余额8.84亿元,同比增长119.9%。

表2 铜仁市新型农业经营贷款发放情况统计表

三是农业保险的作用进一步发挥。铜仁市更加重视保险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保险机构围绕重点农产品开展了特色产品保险、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和收入保险等业务。铜仁市有保险公司16家,在全市10个区县共有76个分支机构,2017年,全市保费收入29.56亿元,同比增长25.36%,赔付支出11.22亿元,同比增长25.60%。其中:农业保险收入13.41亿元,同比增长44.69%;农业保险赔款支出0.61亿元,同比增长50.79%。

表3 铜仁市保险收入及赔付情况统计表

(二)金融支持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力度加强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得到大力支持。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余额达8.84亿元,重点支持市辖农业龙头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冷链设施、技术改造、设备引进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带动作用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建省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3.22亿元。

(三)农村产业供给链融资方面进一步发展

一是支持农产品加工升级。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商品化水平。支持企业建立自主产品研发中心,加强农产品品质、加工工艺、储运保鲜、营养健康及文化创意等研究,丰富产品形态,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多元需求。

二是形成农商联动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农村淘宝、贵农网等服务站点建设。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和“互联网+龙头+农户”模式,为农业初级生产者、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创新在线小额融资服务,促进行业和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加强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联动,推进农村市场线上线下融资需求的资源整合,建立起“核心超市+小型供应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有效解决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提升应收账款利用率,为农村农业产业链上企业提供融资。2017年末,全市累计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注册用户301个,达成融资交易86笔,实现成交金额155.3亿元。

(四)金融精准助推产业扶贫得到持续加强推进

一是金融精准助推产业扶贫得到持续加强。加大信贷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力度,带动产业扶贫。如:松桃县以支持省级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和产业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大力发展薏苡、苦荞、酒用高粱和芭蕉芋等特色农产品。印江县形成“绿色信贷+绿色产业+产业扶贫”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2017年,印江县GDP为104.6亿元,仅食用菌和茶业总产值就超过20亿元,绿色产业直接带动了全县近1.6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脱贫。

二是省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县创建稳步推进。松桃县深入开展松桃省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县创建工作,形成了“信贷4+”助推精准扶贫的松桃模式。其中,“信贷+财政资金”按照政银合作共担风险原则,以8:2补偿比例设立2亿元风险补偿基金;“信贷+扶贫产业”建立了产业项目库,库存产业项目536个。“信贷+贫困群体”以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为对象创新开办了“精扶贷”、“惠易农贷”等金融精准扶贫信贷产品,切实提升贫困农户申贷获得率。“信贷+农业保险”则推动制定了《松桃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引导保险参与扶贫工作,农行铜仁分行与松桃县签订了“10亿元惠农脱贫贷”协议。截至2017年末,松桃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32.34亿元,同比增长51.67%。贵州银行铜仁分行最大单笔扶贫产业子基金2.33亿元落地松桃,投向5个新建省级农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三、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金融资金供给与改革需求矛盾突出。一是当前很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大、自有资产少、流动资金匮乏,达不到贷款政策条件,信贷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二是财政作用发挥不足。铜仁市部分区(县)未设立农业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且财政贴息资金到位较慢,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的力度仍需加强。

(二)涉农信贷产品与改革需求不相适应。一是信贷产品缺乏。现有涉农信贷产品多数未与农业经营周期、农业风险相匹配,不契合实际需要。二是涉农信贷产品创新难度较大。辖内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识不足,未能全面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销、成本、市场、盈利及风险等相关信息,涉农信贷产品的创新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

(三)涉农抵押担保要求与改革实际不相匹配。一是抵押物范围仍较窄。由于目前农村资产登记、评估、抵押、流转交易机制不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大型农机具等各类资产不能有效盘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缺乏有效抵押物。二是缺少有效担保。铜仁市农业担保公司受净资产总额约束,单笔申贷金额上千万元的项目,难以获得农业担保公司担保。且本地农业企业多为小规模企业,多数不能满足农业担保公司提出的反担保要求。

(四)农业保险供给与改革进程存在差距。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一是农业保险面比较窄。据调查,目前农业保险主要针对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及家禽养殖,未设立经济作物类保险产品,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保险品种也较少,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缺乏有效保险而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在缺乏农业保险的情况下,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五)信贷资金利率与改革降成本意图存在相悖。一是贷款利率较高。由于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差,金融机构发放信贷较为审慎,不能充分满足涉农企业资金需求,且信贷利率偏高。二是中间环节费用较高。部分涉农企业为获得银行贷款,除承担相应的利息之外,还需要承担贷款评估费、贷款配套保险费等。部分企业因抵押不足,需要外部担保机构进行担保,还需要承担保证金、担保费等,资金成本负担较重。

四、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方向

探索建立“政银合作、银保联动”的新型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依托政府投资平台进行农业融资平台整合,探索农业项目PPP模式等。

(一)完善抵押担保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林权、大型农机具等相关权属抵押工作,对确权登记、价值评估、流转处置等设置标准化流程,引导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二是出台奖励性政策,鼓励各金融机构探索对知识产权等进行抵押。

(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一是加快农业险种的开发与创新,引导保险公司探索涉足农业保险业务。二是积极推进“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合作,对市场发展前景好、抗风险能力强、管理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风险分担机制来提升农业新型主体抗风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三是加大对农业投保的财政补贴力度。

(三)努力降低农业信贷成本。一是建立农业产业信息共享平台,便于金融机构及时查询、了解农业产业状况以及涉农企业的相关信息。二是建立农村金融评价指标,对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奖励。

猜你喜欢
松桃铜仁市余额
央行:2022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1万亿元
2020,余额不足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松桃:男子如松 女如桃
Туристиче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 культуры народности мяо в уезде Сунтао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