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瓷刻花装饰手法与创新

2018-07-20 07:15王爱惠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单刀刻花泥坯

王爱惠

前 言

耀州窑是中国历史名窑,享有“宋代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此窑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有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史。1973年,市领导张铁民在陈炉和庄里陶瓷厂组织了恢复宋代青釉耀瓷的研制试验小组。1976年著名的陶瓷专家李国桢领导的科研小组在陈炉陶瓷厂试制成功。它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包括陈炉地区的立地坡、上店、陈炉等。以黄堡镇漆水河两岸窑场为中心,向外围辐射分布着大量古瓷窑合作坊遗址,古人即有“十里窑场”之誉。

刻花装饰最早岀现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在瓷器上应用,唐朝以前仅有简单的刻线或莲瓣纹,但经过唐五代越窑的发展到宋代已很盛行,耀州窑刻花从唐一直延续至元,后经70年代耀州瓷的恢复延续至今。

耀州瓷装饰技巧丰富多样,有刻、印、剔、画、贴、堆、镂空等,效果各有千秋,其中以刻花最为见长,成就突出,素有“北方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今天,只要提及耀州瓷,人们便会想到,犀利洒脱、奔放流畅、层次清晰、错落有致的青瓷刻花。

刻花的装饰手法

刻花的装饰手法可分为单刀刻、双刀刻两种。

1、单刀刻是在半干的平面泥坯上直刻、斜刻,以刀代笔划刻而成,此法线条生动流畅,变化丰富,具体而言是在半干的平面泥坯上用环形刀刻出花瓣、枝叶和轮廓线,以下刀的深浅、平直表现线条的粗细变化和花叶的某种透视效果,再用梳齿刀刻出花筋、叶脉。这样无论器形大小,都可将画面布置的丰满而不繁琐。

2、双刀刻是在半干的平面泥坯上直刻、斜刻各一刀,形成浅浮雕效果。其刻法是先用直线刀刻出装饰纹样的结构线和轮廓线,然后再以刻的线条外侧用斜剔刀斜剔一次形成不同深浅程度的斜坡面,装饰效果和单刀刻相同,只是棱角更分明,纹样更清晰,立体感更强。

在刻花之前应注意,坯体不能太干,太干刻花的花纹平浅毛粗,线条也不流畅。太湿在刻花过程中行刀不利,坯体也容易变形,一般坯体含水率应掌握在10%~15%之间。

创新工艺的结合

近几年刻花工艺在不断改进,其成果也较为突出,在刻花的基础上将刻花技法与其它技法相结合,所装饰的青瓷很受人们喜爱,如将刻花与剔花结合,刻花与镂空结合,刻花与捏塑、粘贴、镂空相结合。举例说明,唐宋陶业有限公司的《青釉镂空龙凤呈祥瓶》就是集刻花、塑捏、贴塑、镂空为一体的一件特殊作品。此瓶瓶颈部以塑捏的方式缠绕腾龙,周边则以刻花形式刻出祥云纹,肩部对称贴塑两只喜鹊和两枝梅花。瓶腹正面、背面采用凤戏牡丹图案,运用单刀刻手法将图案刻出,再用尖刀以镂空的技法将凤戏牡丹纹饰以外的多余部分去掉,雕刻坯体,瓶腹两侧以镂空钱纹作装饰。下腹部刻一周莲纹瓣,整件产品以不同的装饰技法来完成,其独特的装饰技法在耀州瓷的装饰艺术中迈出了不同凡响的一步。

耀州瓷刻花装饰的工艺内容以及文化内涵还在不断地被应用,它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刻花工艺的进步与更新,带动耀州瓷继续辉煌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但通过更多从业者孜孜不倦的努力,相信耀州瓷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与成就。

猜你喜欢
单刀刻花泥坯
浅谈青瓷刻花装饰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与图案创新
西夏黑釉剔刻花瓷与宋元黑釉剔刻花瓷的对比研究*
一条忍着不死的鱼
梅青原陶艺雕塑作品
刍议青瓷的刻花工艺及纹饰特征
单刀双掷开关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要作用
浴火涅槃釉色凝 妙手幻形刻花魅
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