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健身操视角探析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2018-07-21 03:18苏文革
运动 2018年11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专业课程少数民族

苏文革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体操类课程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的发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我国体育社会化、终身化的发展倾向,中小学和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建设和改革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符合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也符合社会和中小学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以,在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我们应具有对自己传统体育文化的自信,在学习传授域外体育文化和技术的同时,应挖掘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民族健身操视角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50余篇;并获得山东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与有关体育教育专家,高校健美操任课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及社会健身俱乐部管理者和健身指导员座谈,了解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类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状况,及中小学对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健美操技能要求,并就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手段和逻辑思维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民族健身操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民族健身操是一项人们表达丰收、祈祷、庆典、祭祀的民族文化活动,它源于民族民间的日常生产生活,经过加工整理后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民族健身操是彰显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和内涵的运动方式。民族健身操将民间传统健身活动中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特点的元素融入其中,通过新颖的编排设计,徒手或运用器械与身体运动巧妙结合,挖掘多元健身文化内涵和精华,创新和丰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民族健身操的许多动作和艺术风格取材于民间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绚丽夺目、五彩缤纷的民族舞蹈体系。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产物,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各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成果,是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所在。民族健身操是少数民族舞蹈语汇操化动作为主的身体练习,在经过民族音乐伴奏下进行,能达到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同时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对传承民族文化,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大团结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2.2 民族健身操丰富了健美操的内涵

在体操类中的健美操不仅包含了健身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现在还包括同样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肢体运动的民族健身操,它们有交集也有不同,民族健身操在音乐、服饰、竞赛规则等与健身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有差异。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其融合了少数民族舞蹈与健美操特点,它既有浓郁民族风情又有充满时尚气息,欢快韵律、绚丽服饰和极具感染力的表演。民族健身操是以民族舞蹈为素材,以健身操基本步伐及操化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在民族音乐伴奏下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民族健身操包含徒手和器械操,其成套动作是经过科学编排的具有观赏性、娱乐性、民族性、健身性和健身美体的实效性的功能,其动作都具有协调、流畅、有弹性,体现出“健、力、美”的艺术性;另外它不受场地、器材等限制,老少皆宜,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民族健身操创编主要依据练习者特点和健美操基本动作,创编的要素主要根据动作和音乐。民族健身操成套动作创编要求安全、健康,动作主题突出,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民族舞蹈风格特点显著,充分体现民族性、健身性,动作内容丰富,新颖独特,操舞结合。但民族健身操的动作设计和成套动作编排不同于健身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最显著特点是动作代表人物性格和感情色彩。如李俊怡教师创编的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规定套路,以众多民族典型的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将民族舞蹈的柔美与健身操的力度自然、流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全套分7段每段4~9个8拍,涵盖了维族、藏族、羌族、珞巴族、哈尼族、壮族、傣族、彝族、苗族、景颇族、佤族、高山族、侗族、瑶族、土家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鄂伦春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每一个动作或一组、一段健身操都有实际的代表意义。

2.3 民族健身操给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注入了新的内容

随着民族健身操的开展,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民族健身操项目已被列入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全国全民健身操舞推广委员会已将民族健身操作为推广项目。据调研得知,山东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还没有将民族健身操纳入专业课程。目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主要教授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在专选课中教授。通过民族健身操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民族健身操动作和动作故事,即每一个动作或一组、一段健身操代表着某一个民族和这个民族特有的舞蹈动作,而且通过学习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学习域外体育文化的同时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于2007年联合编写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和表演规则及裁判法》,将民族健身操列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类项目,并于2007年在广州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民族健身操设为表演性项目,2014年鄂尔多斯第10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民族健身操设为比赛项目,该项运动正深受我国大众的喜爱和广泛的参与,并开始风靡国际健身舞台。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与时俱进,将民族健身操纳入专业课程,也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注入了新的内容有积极的意义。

2.4 民族健身操为推广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助力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汲取世界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提出:“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汲取、发挥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最佳传播方式在学校,而在大中小学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需要体育专业人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符合这种需要,即通过民族健身操教学,在教师科学的指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健身操理论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民族健身操基本技术,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健身操教学训练能力。调研获悉,目前民族健身操主要在民族类大学开展,面对的主要是普通学生,而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中教授,面对的主要是体育专业学生,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主要面对是大中小学(包括民族类大中等学校和中小学)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大众健身群体,他们接触面广,易于对民族健身操的推广,对传播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3 结 论

3.1 民族健身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传承民族文化,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大团结都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3.2 民族健身操是以民族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伴随着民族风格的音乐,以及创编动作的故事性丰富了健美操的内涵。

3.3 民族健身操给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且民族健身操课程设置也将为推广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专业课程少数民族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少数民族的服装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