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五年制高职学校篮球选修课教学优化

2018-07-21 03:18薛棣文
运动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五年制篮球教学内容

薛棣文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徐州 221008)

1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由来、发展与特点

1.1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由来

五年制高职专科教育最早出现在欧洲,是普通高中教育与专科教育相结合的一贯制学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呈井喷式迅速增长的时候,创立了五年制的高等职业学校。日本社会普遍认为,五年制高专在其战后经济起飞、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与保障作用。

1.2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

1903年我国的五年制教育才刚刚开始萌芽,五年制高职的发展主要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4年,教育部提出“试办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学习期限5年”的意见,为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1985年,教育部决定在3所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在不断的摸索和创新中总结试点取得的经验,在1994年开始扩大试点。在2005年之后,五年制高职教育才正式扩大规模。

1.3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纪小,有较强的可塑性,也是接受技能训练的黄金时间段,只要拥有求知欲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五年制高职包含了普通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个学习阶段,学生在5年的学习时间里,学校可以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以上2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能较好解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学的连接。

2 目前五年制高职篮球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在学历结构中占比例较高。但是高职称比例相对较低,教师职后进修机会偏少,科研积极性不高。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校对教师职后进修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师接受再教育无法良好开展;其次,教师的职后进修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使得学校对其不够重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和安排;再次,教师认为职后进修与日常教学、家庭生活等方面,在时间和精力上存在一定的冲突,从而不得已放弃进修机会;最后,教师自身对职后进修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没有主动争取进修的机会。

2.2 不同性别对选择公共篮球课动机存在差异性,主要原因是:男生更喜欢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寻求挑战的刺激和成功的愉悦感;而女生更倾向于娱乐身心,释放情绪,拿到毕业规定的学分,在女生看来,更乐于把篮球运动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同时,大部分学生没有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篮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要求比较高,会引起部分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不高,而且学生在教学中没有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形成挫败感,甚至对篮球运动产生厌倦的心理。

2.3 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有一定偏差,认为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自娱自乐,考试可以及格就行了,片面地认识和理解阻碍了篮球选修课的良好开展。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落后或者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深刻,没有把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激发运动兴趣,塑造终身体育价值观放在首位。

2.4 五年制高职篮球选修课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按照少年运动员初级训练的一套来进行的:基本姿势、基本步法、控球、运球、传接球、投篮、简单配合与战术等,在教学中强调练习基本技术的传授及其教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内容单一、粗略,缺乏趣味性、时代性,不能满足学生休闲娱乐等实际需求,进而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陈旧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观念过于固定,被原有的教学观念所束缚;创新观念不强,对新的教学内容缺乏大胆的尝试;教师进修机会偏少和科研积极性不高,导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完善。

2.5 五年制高职篮球选修课教学主要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较少,影响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也是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理念过于保守,认为原有的教学方法手段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缺少大胆地尝试和创新;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和掌握。

2.6 五年制高职篮球选修课考核只重视总结性评价评价,主要针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进行考核,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同时,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的学习,不利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始终以技能为中心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没有将结果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性地构建评价体系。

2.7 五年制高职校篮球场地器材方面不充足,许多学生对现状不满意。场地、器材等物质环境和教学语言、方法等心理环境2个方面是制约篮球课良好开展的瓶颈,教学环境对课程的实施、教学效果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学校建设比较早,导致没有过多的地方扩建篮球场地;二是近几年高职校的连续扩招,使学生数量与场地设施的质量、数量比例失调,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冬季天气寒冷,室外场地无法活动,而室内场地及其有限且限制开放。

3 五年制高职篮球选修课教学优化措施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和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改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的状况;(2)加强对教师的职后进修和培训,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教学观点与教学训练方法,提高技战术水平;(3)合理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进一步改善教师职称状况;(4)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出一批具有模范和带头作用的教科研骨干和带头人,以促进五年制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3.2 营造良好的篮球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运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考核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简单的比赛,营造良好篮球氛围,巩固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终身体育意识,最终促进篮球运动在五年制高职校的普及与发展。

3.3 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明确篮球课的教学目标

确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作为篮球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开动思维,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体育锻炼意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锻炼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发挥篮球的教育功能,强化和提升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身心健康观等内在因素,以使学识增长与人格成长相辅相成。

3.4 优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改善陈旧、繁重和缺乏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点出发:(1)精简技战术教学内容,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和基础性。在篮球教学中,以重点内容为主线,较重要的内容根据教学进度适当穿插,一般内容留于学生自学。(2)在篮球教学中穿插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等活动,如先进行个人局部对抗,然后进行全场比赛,突出教学内容健身性和娱乐性,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完善技术结构。(3)增设篮球欣赏内容,结合各种篮球比赛,使学生学习到篮球技战术以外的篮球知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性

由于大学生在身体条件、篮球基础和运动天赋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情感类方法的应用,做到情知交融;另一方面将现代教学方法(如多媒体、领会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与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刺激学生、多层面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6 构建科学的篮球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在教学考核评价中,一方面应将学生的进步程度、学习态度、交往合作精神等隐性的课程目标纳入评价内容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有效结合,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3.7 充分提高场馆利用率,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

教学环境的优化直接关系到场地器材的合理配备,良好的场地器材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依据五年制高职校篮球场地器材设施的现状,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尽量满足教学需求;其次,加大对场地器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合理地使用管理费用,改善基础设施;再次,建立相应的场地器材等设施的维护制度,最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4 结 语

五年制高职篮球选修课教学的优化要顺应时代变迁和高职体育教学改良的需要,确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运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考核评价手段,配备合理的场地器材,营造良好篮球氛围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全方位发展,促进五年制高职篮球选修课的更好地开展,最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五年制篮球教学内容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