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

2018-07-21 03:18
运动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二者传统节日民族

周 政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的传承,更是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文化的维系。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一个民族最为重大的节庆活动,对民族历史延续、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民族文化的弘扬都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作为我国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建设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特别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民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形式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来自本民族的传统,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和在节日上表演的民族传统体育,二者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但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经济至上”发展思维及主流文化、主流体育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在我国民众心理的地位不断下降,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心中的地位更是所剩无几,二者的发展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颓势,长期下去必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乃至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不利,因此,本文着眼于盘活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的思路,找到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使二者有机结合发展,对传统文化形成一个发展推进合力,促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1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二者均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出现式微,在大语境下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从文化生存的角度看,无论是民族传统节日还是民族传统体育,它们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传统文化这块土壤,二者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休戚相关的关系。由于过去30多年为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我们的主流文化的发展动向出现了偏重西式化的发展特点,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发展意义并没有被很好地兼顾,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民族传统文化出现了颓势,甚至被认为是一种落后的象征,使我们错过了对“70”~“00”后的民族文化教化时机。特别是在当今的青少年群体中,西方洋节、西式体育呈压倒态势发展,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中国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在他们心目中毫无印记。在这样的主流文化冲击下,与民族文化传统有着极深渊源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自然就会被严重挤压,二者的发展均受到冲击,甚至出现式微态势,在中国当今的社会大语境下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1.2 二者寻求自我主动发展能力弱,缺少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

根据马克思因果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而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大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不被“70”~“00”后人群广泛认可,一个重要内因就是面对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局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寻求自我主动发展的能力太弱,缺少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根据笔者走访的14个省市地区的民族地区,在地域封闭、文化落后的民族村落里,由于主流文化推广并不是很顺畅,反而使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土壤保护得较好,二者的地位仍然被看重,因而被保存和发展的情况明显好于经济发展好、文化开化较好的民族村落。而针对“经济发展好、文化开化较好的民族村落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为何发展不好”的原因,基层管理者给出的答案是村委会较少或很少进行思想引导或民族活动组织,换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并没有主动发展的能力,更是缺失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正是由于这一内因才导致其在当今社会大语境下丧失了生存的能力和生存空间。

2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民族传统节日之间互利发展条件

2.1 都具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属性和民族传承功能,符合我国当今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想使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在当今的大语境下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就必须要重新整合发展思维,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本人从盘活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无论是民族传统体育还是民族传统节日,二者都具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属性,都具有民族传承的功能,从这一点上分析二者的文化属性与民族传承功能与我国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是高度契合的,因此理应得到国家文化职能部门的支持。但在当今规模效应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是民族传统体育还是民族传统节日要靠单个的力量很难产生多少能量,只有坚持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利发展,形成发展合力才能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扩大生存空间才能最终利于二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主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2.2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发展诉求与内容具有高度统一性,易形成发展合力

我们华夏文明是世界上4大古文化中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化,文明的历史和民族性格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烙印,千百年来无论历史如何更迭、文明如何发展,都明确的坚持了民族文化传统。但无可否认的是,近30年我们在具体的执行层面上,无论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还是民族传统节日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了断裂,不少过去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被边缘化、被淡漠化的现象比比皆是,毽子、抖空竹、猴戏等以前众人皆会的项目已经随着老艺人的离世而濒临绝迹。而民族传统节日的生存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就笔者故乡的清明祭祖而言,在过去这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规格之隆重,规模之浩大,现场氛围之肃穆至今令老一辈族人所提及,但近年来的清明祭祖参与者95%为60岁以上老人,35岁以下中青年群众仅占4%,18岁以下青少年人群围观者不足10人,可见民族传统节日的衰颓之势。笔者之所以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利发展,形成发展合力,就在于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发展诉求与发展内容具有高度统一性,二者的发展都呼唤民族文化的回归和民族价值的认同。只有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价值宣传才能引起“70”~“00”后群体广泛的认同,民族传统节日可创设浓厚的节日氛围形成现场感染力,民族传统体育可通过一定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形式让民族文化有具体的呈现和流传的形式,才能最终让民族传统文化回归,落地。

3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途径探析

3.1 加强主流媒体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为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营造良好氛围

在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GDP的竞争力已经不是重点,而文化建设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建设的重心对国家名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也必须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当前从我国的国家经济总量和科技创造力来看,我们再也不能走过去粗放式发展方式,必须要重视本国经济文化的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呈现形式,它们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态势也代表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态势,必须要放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度去进行认识。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的发展,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加强主流媒体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为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营造良好氛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的提升,主流媒体在国家文化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借鉴央视投放的戒烟广告在短短2年内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来看,国家文化相关职能部门若能加强主流媒体对以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呈现形式的宣传,则能够在民众中迅速灌输优秀的民族传统价值,为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节日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提供了保障。

3.2 国家体育、文化职能部门应尽快加大民族活动的组织力度,提高组织频度

对一个民族来说,传统节日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记忆具有增强凝聚力、重建核心价值观和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在当今我国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如何让“70”~“00”后等广大人群主动参与这种文化记忆,让它们在新时代重现活力,不仅有助于树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形象,也有助于中国精神文化内核的植入。特别对少数民族来说,民族节日就是他们最为重大的节日,民族传统体育就是他们最直接的民族内质的表达,尊重民族传统节日、保存民族传统体育就是保证民族延续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国家体育、文化职能部门应尽快加大民族活动的组织力度,提高组织频度,特别是要借助每4年一次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其他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能够具有推广、宣传意义、短期内能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开放、宣传、提高组织频度,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社会发展动力。

4 结 语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特质,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被毁灭则与之相互依存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和民族特点都会消失,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发展,寻找到一种适合时代发展的新模式,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二者传统节日民族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摇曳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Units 13—14词语辨析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