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组织病毒学检测对血清HCV RNA阴性慢性HCV感染者诊治价值探讨

2018-07-23 09:00纪风兵罗凤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抗病毒纤维化

寇 艳,纪风兵,范 凌,罗凤莲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四川 成都 610500)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感染,主要经针刺、吸毒、血液系统传播[1]。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HCV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逾3万人次,可引起肝脏慢性组织炎症及肝纤维化,严重者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目前用于HCV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包括抗-HCV及血清HCV RNA定量检测,其中抗HCV产生是HCV感染的重要标志,但研究发现,抗-HCV检测特异性较低,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较大[3]。而血清HCV RNA定量则可直接测定患者外周HCV RNA水平,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确诊HCV感染,监测HCV病毒复制及抗病毒免疫应答状况。但受到机体免疫差异、血清HCV RNA水平低、肝硬化HCV复制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部分HCV感染患者无法检出血清HCV RNA阳性,一般将此类患者成为隐匿性HCV感染。对部分血清学HCV RNA阴性但易出现外周血细胞减少症、脾肿大及肝脏形态学改变的患者,若未及时确诊,导致治疗延误,则可引起病情不可逆进展,严重影响患者预后[4]。本研究对血清学HCV RNA常规检查无法明确慢性HCV感染的肝病患者展开经皮穿刺肝组织活检,进行肝组织HCV RNA定量及基因型检查,旨在明确血清学HCV RNA阴性慢性HCV感染患者肝组织HCV RNA阳性情况,并指导抗病毒治疗,以评价肝组织病毒学检测对血清HCV RNA阴性慢性HCV感染患者的临床诊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血清HCV RNA阴性慢性HCV感染患者。纳入标准:抗-HCV阳性,伴或不伴肝功能影像学异常、肝功能异常,或抗-HCV阴性,但伴反复肝功能异常或肝脏影像学异常;连续测定3次血清HCV RNA阴性;无经皮穿肝组织活检禁忌证;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无法配合经皮肝穿活检者;既往有不明原因出血史或有出血倾向者;合并肝血管瘤或其他血管性肿瘤者;无法确定合适穿刺点者;合并肝包虫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入组10天内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合并大量腹水者;腹腔、胸腔严重感染者;合并自身免疫功能缺陷者;有症状性心脏病者;既往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失代偿期肝硬化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22~75岁[(46.6±5.7)岁];体重指数(BMI)(25.5±4.5)kg/m2;谷丙转氨酶(ALT)(139.5±59.5)IU/L,甘油三酯(TG)(2.8±1.8)mmol/L;血糖(6.8±3.3)mmol/L。

1.2方法①肝组织HCV RNA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凝血常规、血常规及肝脏影像学检查,确定无经皮穿刺肝组织活检禁忌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导下定位穿刺点,确定穿刺深度,常规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无菌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采用18 G半自动活检肝穿刺针行快速经皮穿刺肝组织活检,均取材2次,肝组织标本长度超过15 mm,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脱水,石蜡包埋,4 μm厚度连续切片,经行HE、Masson及嗜银网状纤维染色,光镜下观察,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坏死评分(Knodell HAI评分系统)及肝纤维评分(Ishak评分)。并留取外周血标本,血清HCV RNA、肝组织HCV R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PCR),采用罗氏公司LightCycler 480Ⅱ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进行测定,试剂盒购自深圳凯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②血清抗-HCV测定。均留取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抗-HCV,试剂盒购自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SEAC公司Alisei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测定,样品光密度值(OD值)≥临界值(cut-off值)视为抗-HCV阳性,比较抗-HCV阳性或阴性患者肝组织HCV RNA阳性情况。③HCV基因分型测定。采用测序法测定HCV基因分型,提取HCV RNA,试剂盒购自Qiagen公司,行HCV Core/E1荧光定量PCR扩增,引物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及合成,采用MJ Reasearch公司PTC-420型全自动PCR扩增仪,核酸测序以荧光定量PCR扩增产物为模板,测序引物同扩增引物,HCV基因分型采用MEGA5序列分析软件及NCBI在线基因分型工具。④抗病毒治疗。对基因1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瑞士 Roche Pharma (Schweiz) Ltd,国药准字S20120047)联合利巴韦林(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280)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180 μg,1次/周;利巴韦林,1000 mg/d,分2次口服,肝组织Ishak纤维化评分≤4分者,疗程为12个月,并随访6个月;肝组织纤维化评分>4分者疗程为18个月,随访6个月。非基因1型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 μg,1次/周;利巴韦林,800 mg/d,分2次口服,疗程6个月,随访6个月。治疗过程严密监测血常规,酌情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1.3评价标准①肝组织病理炎症坏死评分。参照Knodell HAI评分系统[5],内容包括汇管周围坏死(10分)、肝小叶内变性和灶状坏死(4分)、汇管区炎症(4分),总分18分,评分越高,表示肝组织病理炎症坏死程度越高。②肝纤维评分。参照Ishak评分[6],共0~6分,表示无纤维化、某些区域纤维化、大部分汇管区纤维化扩展、大部分汇管区桥样纤维扩展、明显纤维化扩展、明显桥样纤维化伴小结节、可能或肯定存在纤维化。分别于抗病毒治疗前、末次随访进行上述评分,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并统计患者肝组织病毒学阴转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抗-HCV阳性或阴性患者肝组织HCVRNA阳性率比较 46例患者肝组织HCV RNA阳性33例,阳性率71.74%;抗-HCV阳性41例(89.13%),阴性5例(10.87%)。抗-HCV阳性患者肝组织HCV RNA阳性率为75.61%,抗-HCV阴性患者肝组织HCV RNA阳性率为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7,P> 0.05),见表1。

表1 抗-HCV阳性或阴性患者肝组织HCV RNA阳性率比较[n(%)]

2.2肝组织HCVRNA阳性患者HCV基因型分布33例肝组织HCV RNA阳性患者中HCV基因型为1型者18例,(54.55%),非1型15例(45.45%),其中包括基因2型9例(27.27%),基因3型6例(18.18%)。

2.3肝组织KnodellHAI评分、Ishak评分比较抗病毒治疗前,患者肝组织Knodell HAI评分、Ishak评分处于较高水平,末次随访,患者肝组织Knodell HAI评分、Ishak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肝组织Knodell HAI评分、Ishak评分比较(分)

2.4不同HCV基因型患者肝组织HCVRNA阴转率比较非1型慢性HCV感染患者末次随访肝组织HCV RNA阴转率高于1型慢性HCV感染患者(χ2=4.332,P< 0.05),见表3。

表3 不同HCV基因型患者肝组织HCV RNA阴转率比较[n(%)]

3 讨论

丙型肝炎为HCV感染所致传染病类型,以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早期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易漏诊,延误治疗,影响患者预后[7]。早期确诊HCV感染,则可为丙型肝炎传播控制奠定基础。目前用于丙型肝炎HCV感染检测的方式包括HCV抗体检测、HCV RNA测定及HCV基因型测定[8],其中抗HCV抗体检测是最早用于HCV感染诊断的方式,其操作简单,耗时短,但假阳性率高,特异性低[9]。Bradshaw等[10]报道发现,抗-HCV阴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在肝组织检出HCV RNA复制,而血清学HCV RNA虽特异性较高,但受到免疫因素、肝硬化病情、血清内HCV RNA低水平等影响,部分HCV感染患者血清核心抗原大部分被病毒包膜蛋白覆盖,导致血清内HCV RNA含量极低,且HCV属单链RNA病毒,基因突变率高,变异性强,导致HCV核心抗原无法特异性扩增靶物质,无法放大检测信号,引起漏诊[11,12]。且HCV急性感染伴免疫缺陷患者,HCV感染后抗体出现时间晚,浓度低,无法筛出HCV RNA。朱庆峰等[13]报道,部分原因未明持续性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CV RNA阴性者肝组织存在HCV RNA病毒复制。HCV属黄病毒科,为嗜肝型病毒,HCV感染后HCV先经肝细胞膜释放,随后进入血液系统,并在外周血中检出HCV RNA[14],因此认为,肝组织HCV RNA病毒学变化可能先于血清学改变[15,16]。

本研究结果发现,46例患者HCV RNA阴性患者肝组织HCV RNA阳性33例,阳性率为71.74%,表明血清HCV RNA检测无法完全替代肝组织病理活检。同时对抗-HCV阳性及阴性患者肝组织HCV RNA进行检测发现,抗-HCV阴性患者仍有一定比例的肝组织HCV RNA阳性率,与常静霞等[17]报道结论相似,提示常规抗-HCV检测对HCV感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便抗-HCV阴性的患者亦无法完全排除HCV感染,因此对有明显肝功能损伤但抗-HCV阴性者需进一步行经皮穿刺肝组织活检,尽早确诊丙型感染,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同时本研究对所有肝组织病毒学确诊为HCV RNA阳性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根据患者不同基因分型采用不用剂量药物干预,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坏死评分、肝纤维化评分均显著降低,且非1型HCV感染患者末次随访病毒学阴转率较高,达80.00%,与王江南等[18]报道的76.7%相似,肯定了肝组织病理学检测对慢性HCV感染抗病毒治疗的指导价值。

综上所述,对血清HCV RNA阴性、抗-HCV阴性且原因不明反复肝功能异常患者,建议行经皮穿刺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及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并行肝组织HCV RNA定量测定,对肝组织HCV RNA阳性者予抗病毒治疗,可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提高HCV RNA阴转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抗病毒纤维化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