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泽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

2018-07-23 09:00蔡高术萧焕明谢玉宝施梅姐赵朋涛池晓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耐药

蔡高术,萧焕明,谢玉宝,施梅姐,赵朋涛,池晓玲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发的肝脏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来自全球78个国家的调查研究显示,截止2016年,全球HBsAg阳性流行率约3.9%(约3亿人)[1],其中,中国为乙肝高发国家之一,多达3千万为慢性乙肝患者,这些患者中约30%可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脏恶性肿瘤[2];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合理治疗方案依然是业界关注焦点和难点[1,2]。研究报道,拉米夫定等含核苷类结构,可直接渗入到病毒DNA链中,以阻断病毒DNA合成,对HBV有较好地抑制作用[3];但临床资料显示这类药物常引发明显的耐药,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低[4],因此,学者们将目光转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促进患者良好的免疫应答,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犀泽汤是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的经验方,文献报道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2]。本研究旨在探讨犀泽汤联合拉米夫定对中医辨证类型为肝郁脾虚兼湿热型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的疗效,为其科学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中医辨证类型为肝郁脾虚兼湿热型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130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存在乙肝病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史,且当下诊断HBsAg呈阳性,HBeAg阳性,抗-HBe阳性,HBV DNA阳性,谷丙转氨酶(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测其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为105copies/ml或以上,ALT≥2×ULN,或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4,或炎性坏死≥G2,或纤维化≥S2;②符合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肝郁脾虚兼湿热证型的诊断标准;③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肝病与病毒感染;②合并肝性脑病或恶性肿瘤疾病;③近期接受抗病毒治疗;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其中男78例(58.46%),女52例(41.54%),年龄18~65岁[(39.82±8.6)岁],病程2.5~26.5年[(12.4±5.2)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两组年龄、性别,中医症候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生产厂家: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 g),口服100 mg/次,1次/天,连续治疗4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犀泽汤加减,犀泽方基本组成:广犀角粉(吞)3 g,败酱草15 g,大金钱草30 g,泽兰9 g,平地木30 g,土茯苓30 g。药物酌情加减:气滞甚者加枳壳、沉香曲、广木香、大腹皮、川楝子;热重加夏枯草、蒲公英、银花、山栀;热毒甚者选加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等;湿重者加赤苓、生苡仁、猪苓、苍术;瘀血明显者加郁金、延胡索、红花、三棱、莪术、丹参、桃仁、赤芍[2]。合并脘腹胀满症状加用莱菔子与大腹皮,大便溏薄或排便不爽者加用车前子、木香或大黄,肝胆火旺者加用淡竹叶与石斛,胃肠不适者加用姜半夏,失眠者加夜交藤与珍珠母。全方共同水煎后取汁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续治疗12个月。

1.3评价指标[3]①HBV-DNA转阴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其结果在102copies/ml以下为转阴。②HBeAg阴转率:治疗后发生HBeAg消失;③耐药性:检测到和核苷类似物相关的HBV耐药基因;④肝功能检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ALT与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酶学指标。⑤西医疗效标准: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HBV-DNA转阴,ALT复常,HBsAg或HBeAg均转阴者为完全应答;HBV-DNA转阴,ALT复常,HBeAg及HBsAg仍为阳性者为部分应答;未获得上述结果者为无应答。总有效率=(完全应答数+部分应答数)/总例数×100.0%。⑥中医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两组均进行中医症候评分,包括舌苔黄腻、纳差、口干口、苦、脘腹胀满、便溏与倦怠乏力等6个症状,分数越高表现症状为严重。⑦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估入院时、治疗1年后的生存质量。SF-36量表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两大类,即从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活力(VT)、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总共8个维度进行评估,每项100分,通过换算计总分,得分越高者说明健康状况越好;CLDQ涉及活动(AC)、疲劳度(FA)、腹部症状(AS)、系统症状(SS)、情感功能(EF)及焦虑度(WO)6个类别,计29个问题,其中,每个问题由7个选项组成,计7分,得分越高者提示提示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由表2可知,观察组完全应答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两组HBeAg阴转率及耐药率比较观察组HBe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2.3两组肝功能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LT、AST、TBA值均降低,且观察组ALT和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3 两组HBeAg阴转率及耐药率比较 [n(%)]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4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舌苔黄腻、纳差、口干口苦、脘腹胀满、便溏、倦怠乏力及中医症候评分总分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口干口苦、倦怠乏力和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5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SF-36量表所有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在治疗后均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除PF、RP外的6个维度及总得分,观察组治疗后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6。

表6 两组 SF-36 量表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6两组CLDQ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CLDQ量表6个类别得分在治疗后均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在AC、SS、EF及WO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7。

表7 两组 CLDQ量表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1,2],对于该病,现代医学常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或者干扰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其抑制HBV病毒复制或调节体内免疫达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减轻乙型肝炎病情程度,避免肝纤维化与恶性病变等情况;但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发生耐药表现[7,8]。中医临床实践证明,犀泽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患者已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2]。因此,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中西医结合治疗,促进患者的免疫应答,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另外,针对拉米夫定治疗效果及患者中医证型相关分析,结果表现HBeAg呈阳性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其拉米夫定治疗效果存在密切相关性,相比之下肝胆湿热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最为乐观,提示针对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9,10]。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完全应答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与类似的文献一致[2]。从肝功能和中医症候评分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都有改善,但观察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一致[3]。本研究针对肝郁脾虚兼湿热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了拉米夫定联合犀泽汤治疗方法,方中以广犀角、泽兰入血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土茯苓、大金钱草、平地木疏肝清热、利尿化湿;败酱草凉血活血,诸药配伍,共奏清热毒、消瘀血、利湿浊之功效。研究中观察组经临床治疗后HBe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病毒耐药率低于对照组,ALT与AST水平好于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证实采用犀泽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能够很好地抑制HBV-DNA复制,降低乙肝病毒耐药率,阻滞肝纤维化进程[11~14],提升疾病治疗效果[15]。

本研究结合SF-36 量表评分和CLDQ量表评分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在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等得分都显著增加,提示相关功能层面有所改善;观察组在治疗1年后其相关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提示犀泽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较单独西药拉米夫定效果好,这与前期研究结果一致[5]。

综上所述,犀泽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临床效果,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数量偏少,一年的随访过程,有个别失访(已舍去相关信息),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治疗过程的质量控制较难统一,可能对结果有一定影响,但犀泽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值得研究。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乙型肝炎耐药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初次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2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和ERIC-PCR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