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8-07-23 09:00王振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化淋巴结维生素

王振新

(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外四科,湖北 鄂州 436000)

目前,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carcinoma,PTC)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1]。有资料显示,外界环境、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因素均可导致PTC的发生[2]。文献报道,PTC患者存在较好的预后效果,但因疾病进展等因素也可导致患者预后情况不同,故及时评判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及寻找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是临床值得重视的问题[3,4]。有研究证实,在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中,维生素D均以较低水平表达,且与其预后有着一定联系[5,6]。故有学者提出维生素D水平在PTC患者中以较低水平表达,且可能与疾病进展和预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7,8]。本文探讨维生素D在PT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PTC疾病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PTC患者(观察组)及同期6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观察组男54例,女32例,年龄20~75岁[(52.68±9.26)岁],病程1~6年[(3.52±1.62)年],TNM分期[9]:Ⅰ期20例,Ⅱ期34例,Ⅲ期26例,Ⅳ期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PTC诊断标准[10];②经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学等相关检查结合临床医生确诊;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原发性心、肝、肺、肾、脑等疾病;②伴其他恶性肿瘤;③入院前采用化疗及其他抗癌治疗。

1.2研究方法根据血清维生素D的检测结果将86例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A组)50例和维生素D增加组(B组)36例。血清维生素D检测方法:患者在检测当日清晨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3 ml,采取3000 r/min离心,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确定维生素D水平,检测水平<20 ng/ml为维生素D缺乏,≥20 ng/ml为维生素D增加。患者均出院随访1~3年。

1.3观察指标记录所有纳入研究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分期、分化、浸润深度、转移情况、临床疗效和生存情况,比较不同血清维生素D水平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分析血清维生素D与PTC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16.86±4.26)ng/ml,低于对照组(24.84±8.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9,P< 0.001)。

2.2PT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A、B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分化、大小及肿瘤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3预后生存情况观察组出院后至随访结束存活1~30个月,中位生存期22.02个月,1年总生存率(OS)为86.05%(74/86),3年OS为62.79%(54/86),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为79.07%(68/92),5年RFS为48.83%(42/86),其中A、B组3年OS分别为80.00%和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2,P= 0.046),3年RFS分别为70.00%和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7,P= 0.015)。

2.4血清维生素D与肿瘤浸润深度、分期及分化的关系血清维生素D与肿瘤浸润深度、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P< 0.05),见表2。

表1 PT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n)

表2 血清维生素D与肿瘤浸润深度、分期以及分化的关系

2.5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非条件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分化程度为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 0.05),见表3。

表3 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6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和 Ⅲ~Ⅳ期肿瘤是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见表4。

表4 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目前,我国癌症患者诊断率不断升高,其中为临床最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相关数据报道,该疾病发病率在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11,12]。根据大量临床资料可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多种PTC相关蛋白质指标均为目前临床上真的PTC的主要手段[13,14],但有研究曾报道,上述指标在真的PTC时仅可反映出某些方面的特异性,对于疾病的全面进展和诊断情况尚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和特异性[15,16]。故找寻新的有效的评价PTC疾病进展和预后的指标是目前临床的研究热点。

有资料表明,维生素D水平与恶性肿瘤疾病间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且被称作为癌症风险的独立预示因子[17,18],故本研究主要探讨维生素表达水平与PTC疾病的相关性。本组研究结果显示,PTC患者其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者而言显著降低,符合既往研究结果[19]。除此之外,不同维生素D表达水平的PTC患者间,其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等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合以往研究结果[20]及本组临床资料可知,维生素D 主要以外周血的25-羟基维生素D的循环而存在,后者表达越高表明维生素D的储备越多。相关生物学研究显示[21,22],维生素D具有诱导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多项功能,其主要通过肝脏内的25-羟化酶分解而形成25-羟基维生素D,游离的25-羟基维生素D可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相结合控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转移的效果[23,24]。即由此可提示,随着维生素D表达水平的降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效果越弱,则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更快和转移性可能越大,即肿瘤的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D与肿瘤浸润深度、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存在,与上述理论一致。除此之外,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和 Ⅲ~Ⅳ期肿瘤是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是分布于全身的免疫组织,当PT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时,则表明患者全身器官组织均受到肿瘤细胞攻击的可能,从而导致多处器官组织的损伤和衰弱,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抵抗力而减短生存时间。而当临床分期越晚和分化程度越低时,则表明肿瘤细胞增殖速度越快,攻击能力越强,导致患者病情进展越快进而减短了生存时间[25]。

综上所述,PTC患者其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者而言显著下降,与PTC肿瘤浸润深度、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且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为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故临床上可将维生素D作为评估PTC疾病进展和预后的有效指标。但本组研究所选样本含量过小及研究时间过短,尚存在不足之处,可加大样本含量和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分化淋巴结维生素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