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探析

2018-07-23 11:02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汽化电切术导尿管

臧 涛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外科,山东 泰安 271500)

膀胱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膀胱癌患者可出现间歇性的排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1]。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都是临床上治疗膀胱癌的常用手术。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收治的78例膀胱癌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膀胱镜检查及CT检查得到确诊。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8例;其年龄为38~71岁,平均年龄为(57.34±6.32)岁;其病程为4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3.78±0.45)年;其中,有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27例,膀胱乳头状瘤患者9例,膀胱腺癌患者3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39~73岁,平均年龄为(56.89±6.02)岁;其病程为6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94±0.41)年;其中,有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29例,有膀胱乳头状瘤患者8例,有膀胱腺癌患者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将患者的膀胱切开,完全暴露其肿瘤,游离其膀胱壁,切除其肿瘤及肿瘤周围1 cm左右的组织。在输尿管口的有效范围内对患者进行输尿管再植术,最后缝合其膀胱壁,对其进行膀胱造口术,并为其放置导尿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为其取膀胱截石位。将150~2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注入患者的膀胱内,以保持其膀胱适度充盈。经患者的尿道置入气化镜,观察其膀胱内病灶的具体情况。对于膀胱内存在带蒂肿瘤,且肿瘤的直径≤2 cm的患者,使用汽化电极在其肿瘤的基底部将肿瘤切除。对于膀胱内存在带蒂肿瘤,且肿瘤的直径>2 cm的患者,使用汽化电极先对其肿瘤的一侧进行切除,将切除的范围逐渐扩大至肿瘤的基底部,然后切除其肿瘤和基底部周围超过2 cm的膀胱壁。对于肿瘤侵犯深肌层的患者,对其肿瘤的基底部进行二次电灼。电切操作需从肿瘤的边缘开始向中心移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膀胱引流。将切除的肿瘤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患者的切除部位无癌细胞残留后,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对此处的组织碎块进行冲洗,用适量的蒸馏水对患者的膀胱进行灌注,灌注的时间为30 min。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2)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膀胱穿孔、出血、尿道狭窄、盆腔感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留置导尿管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的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的比较(± s )

组别 例数住院的平均时间(d)对照组 39 96.78±10.44 87.23±9.67 8.12±1.24 11.18±1.43观察组 39 47.23±5.76 54.28±6.28 3.34±0.53 6.06±0.75 t值 25.952 17.846 22.136 19.80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min)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ml)留置导尿管的平均时间(d)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关于膀胱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患者经常接触致癌物质、有长期吸烟史、患有相关疾病有关[2]。研究发现,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风险较大,易使其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与之相比,对此病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效果较为理想。该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点,现已经在临床上广为应用[3]。在对膀胱癌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时,主要是通过高频电流将患者膀胱内的肿瘤快速地加热。当患者膀胱内肿瘤的温度达到100℃时,可发生脱水、汽化,进而在肿瘤表面生成凝固层。上述操作不仅可以将位于浅肌层的肿瘤细胞完全杀死,还可以有效地封闭肿瘤组织附近的小血管和淋巴管,进而起到防止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4]。该手术利用汽化电极对肿瘤进行汽化,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汽化电切术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汽化现象真不同 巧辨蒸发与沸腾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巩固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辨析汽化和液化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25 t/d黑液汽化联合纸幅干燥的设计方案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