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探讨

2018-07-23 11:02朱士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全胃管状胸腔

支 青,朱士彬,陈 磊

(盱眙县中医院胸外科,江苏 盱眙 211700)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全胃或将其制作成管状胃对切除食管的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为了探讨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笔者对盱眙县中医院接诊的4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盱眙县中医院就诊的45例食管癌患者。

这45例患者均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胸部CT检查、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被确诊患有食管癌;其中有男性38例,女性7例;其平均年龄为(61±3.4)岁;其中有上段食管癌患者2例,中段食管癌患者35例,下段食管癌患者8例;其病变食管的长度为2.5~5 cm,平均长度为 (3.1±0.8)cm。将这4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为试验组患者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双腔气管插管麻醉,

协助其取平卧位。在其上腹部做一个切口,逐层切开其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使其胃部充分暴露。从胃底向贲门方向对胃进行游离,沿胃小弯侧做一个与胃大弯平行的曲线至胃角处。在距离胃大弯约4 cm处,用一次性直线切割闭合器(型号YQG/Z-100)切除胃底及胃小弯。使用4-0号prolene线对切缘进行连续全层缝合,并将其包埋于浆肌层(管状胃的宽度为3.0~4.0 cm)。对患者腹腔内的淋巴结进行清扫,然后协助其取左侧卧位。在其右胸前外侧(第4肋至第5肋之间)做一个切口。将食管游离至距肿块上缘约5 cm处,切除病变的食管,清扫食管床、隆突下、上纵隔及左、右喉返神经旁的淋巴结,预防性结扎胸导管,然后对管状胃与食管进行端侧吻合。留置胸腔引流管,缝合切口。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胃代食管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在其左侧第6肋至第7肋之间做一个切口,常规游离食管,弧形切开膈肌。游离胃(保留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对距离肿瘤上缘约5.0 cm处的食管壁进行荷包缝合。将YWW-24一次性管形吻(缝)合器低钉座置于食管旁,经贲门置入吻合器主体,然后对胃底与食管进行吻合。使用3-0号VCP784D可吸收线对吻合口处进行全层间断缝合6~8针,然后用FZ-60D闭合器对贲门进行闭合切除。对切缘进行全层间断缝合,并对其进行浆膜化处理。对胃底及胃大弯侧进行悬吊固定,并固定胃体。留置胸腔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术后的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相比,P>0.05。试验组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s )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 别 例数 手术的时间(min) 术中的出血量(ml) 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d) 术后的引流量(ml)试验组 26 205.64±56.38 315.34±67.02 5.31±1.17* 1421.67±187.34#对照组 19 211.43±59.55 308.14±64.97 8.25±2.09 1905.43±257.1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此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食管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酒、长期食用热汤类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消化道进行重建。

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包括全胃代食管术、结肠代食管术、空肠代食管术等。胃因具有血供丰富、解剖变异少、游离后可上提至胸腔内任何部位等优点,常被用于进行食管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但由于胃的体积过大,上提全胃与食管进行吻合后会对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造成压迫,从而可影响胃的蠕动功能[2]。有研究发现,接受全胃代食管术的食管癌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胸胃综合征、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3]。近年来,管状胃代食管术在治疗食管癌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认为,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具有以下优点:1)管状胃的形态和功能与原食管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均有相似之处。2)使用切割闭合器制作管状胃可有效地防止对胃体的血供造成影响。3)对管状胃和食管进行吻合可减小吻合口处的张力,从而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探讨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笔者对盱眙县中医院接诊的4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切割闭合器切除食管癌患者的胃小弯后,应对切缘进行缝合止血,以防止其发生胸胃瘘和胃出血[4]。

总之,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全胃管状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及优越性研究
腹腔镜下全胃和近侧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
双牺牲模板法制备一维管状Pt-Mn3O4-C复合物及其优越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