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8-07-23 11:02唐理斌夏加伟顾小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氧分压满意率呼吸衰竭

唐理斌,夏加伟,顾小丽

(1.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 昆明 650000;2.昆明市儿童医院综合内科,云南 昆明 650000)

肺结核(PTB)是指由于结核分歧杆菌感染肺部所引发的慢性疾病。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及治疗难度大等特点。有统计资料表明,肺结核多发生于超过55岁的中老年人,其潜伏期可长达4~8周[1]。肺结核患者在发病的早期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其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从而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相关的文献指出,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为了进一步探讨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笔者对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1例,其中年龄最小的53岁,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59.1±5.3)岁,平均体重(56.6±1.8)kg。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2例,其中年龄最小的52岁,最大的73岁,平均年龄(58.5±5.8)岁,平均体重(56.9±1.7)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呼吸频率>25次/min,且存在中重度呼吸困难。2)意识清醒,且不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治疗或气管插管治疗。3)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的实施方法,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和常规的抗结核药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持续性低流量吸氧及纠正酸碱失衡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是:在治疗前,医护人员详细地向患者介绍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其紧张感,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自主呼吸的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及意识状态为其选择适宜的通气模式。将其呼吸频率设置为15~20次/min,将其初次吸气压力设置为>6 cmH2O,将其呼气压力设置为0~3 cmH2O。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对其进行短时间高浓度的吸氧治疗,以维持其PaCO2≥94%[2]。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住院时间和对治疗的总满意率。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的平均值分别为(61.8±10.1)次/min、(20.7±9.3)次/min、(87.11±8.21)次/min,对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的平均值分别为(67.2±10.5)次/min、(23.2±9.7)次/min、(75.16±8.13)次/min;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的对比(± s )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的对比(±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心率(次/min)血氧分压(mmHg)对照组 31 治疗前 93.7±13.7 49.8±10.5 66.31±7.71治疗后 67.2±10.5 23.2±9.7 75.16±8.13观察组 31 治疗前 93.6±12.9 48.2±10.2 66.19±7.65治疗后 61.8±10.1 20.7±9.3 87.11±8.21 t值 9.493 5.285 7.137 P值 <0.05 <0.05 <0.05呼吸频率(次/min)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平均为(258.05±33.17)h,其住院的时间平均为(19.38±1.36)d,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平均为(188.07±21.21)h,其住院的时间平均为(15.07±1.12)d。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2.3 两组患者对治疗总满意率的对比

观察组31例患者中对治疗的评价为满意者有26例、为基本满意者有4例、为不满意者有1例,其对治疗的总满意率为96.77%。对照组31例患者中对治疗的评价为满意者有10例、为基本满意者有14例、为不满意者有7例,其对治疗的总满意率为77.42%。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肺结核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6亿结核分歧杆菌感染者,且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已突破650万大关;每年死于肺结核的患者约30万人,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3]。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与患者存在长期的肺部慢性损伤、年龄因素等密切相关。多数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都存在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情况。近年来,无创呼吸机在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表明,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与患者患有肺结核及呼吸衰竭密切相关;应用无创呼吸机对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其呼吸肌的负荷,减少其呼吸消耗的能量,改善其呼吸状态,降低其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氧分压和对治疗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对治疗的满意率。

猜你喜欢
氧分压满意率呼吸衰竭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