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消水方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研析

2018-07-23 11:02蒋荆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腹围腹水用法

蒋荆萍,吴 晶

(毕节市中医院,贵州 毕节 551700)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该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腹水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合并症。相关的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在合并腹水后,其1年的病死率约为15%,5年的病死率约为44%[1-2]。因此,临床上应对此类疾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以缓解其病情,提高其生存率。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用消水方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毕节市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44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分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诊疗共识》中关于肝硬化合并腹水的诊断标准[3]。2)病历资料完整。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结核病。2)合并有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肝癌。3)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将这4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9例;其年龄为44~71岁,平均年龄为(57.95±6.37)岁;其肝硬化的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为(4.61±0.54)年。在B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其年龄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58.37±6.56)岁;其肝硬化的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为(4.76±0.6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用复方甘草酸苷(用法是:将80 mg的此药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5 d)对患者进行保肝降酶治疗,用水溶性维生素(用法是:将1支此药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5 d)对其进行非特异性保肝治疗,用氢氯噻嗪(用法是:口服,50 mg/次,3次/d,连续用药15 d)和螺内酯(用法是:口服,40 mg/次,3次/d,连续用药15 d)对其进行利尿治疗,用恩替卡韦(用法是:口服,0.5 g/次,1次/d,连续用药15 d)或阿德福韦酯(用法是:口服,10 mg/次,1次/d,连续用药15 d)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用氯化钾缓释片(用法是:口服,0.5 g/次,1次/d,连续用药15 d)对其进行预防低钾血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水方对B组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消水方的药物组成及制用法是:黄芪50 g,甘遂、莪术、薏苡仁、半枝莲各20 g,大黄、桃仁、红花各10 g,冰片5 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用水调成糊状。将药糊敷在患者的神阙穴上,每24 h换药1次,连续用药15 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24小时排尿量和腹围。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腹胀的症状明显减轻,其腹围明显缩小,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其腹水量明显减少。有效:经治疗,患者腹胀的症状有所减轻,其腹围有所缩小,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其腹水量有所减少。无效:经治疗,患者腹胀的症状未减轻,其腹围未缩小,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其腹水量未减少。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24小时排尿量和腹围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小时排尿量及腹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B组患者的24小时排尿量多于A组患者(P<0.05),其腹围小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24小时排尿量和腹围(± s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24小时排尿量和腹围(± s )

注:*与A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24小时排尿量(ml) 腹围(c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B 组 22 604.34±98.65 1772.41±80.68* 82.74±7.61 75.18±6.29*A 组 22 597.84±101.46 1380.74±94.95 83.84±7.67 78.18±5.48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患者在患病的早期和中期,可出现腹胀、乏力、消瘦、尿少、面色晦暗、下肢水肿等症状,在患病的晚期,可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目前,西医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主要是进行保肝、利尿等治疗。中医认为,肝硬化合并腹水可归于“膨胀”的范畴,属于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本研究中,笔者用消水方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消水方中的甘遂具有泻水逐饮、消胀散结之功效,大黄具有攻积导滞之功效,黄芪、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之功效,半枝莲具有清热活血、利水渗湿之功效,桃仁、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莪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冰片具有通窍散郁之功效。用全方可共奏健脾利湿、行气利水、散结通滞之功。另外,通过用消水方对此类疾病患者的神阙穴进行贴敷治疗,可使药效通过脐部直达病灶,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水方对其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腹水的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腹围腹水用法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肉鸡腹水咋防治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作”与“做”的用法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在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中的应用
特殊用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