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8-07-23 11:02马圣男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类抗生素头孢菌素饮酒

马圣男

(北京急救中心调度科,北京 10003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此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且抗菌谱较广[1]。近年来,随着此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如何有效地预防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是目前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2]。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某医院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在这9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8例;其年龄为25~71岁,平均年龄为(51.4±4.53)岁;其中,使用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有55例,联用2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有29例,联用3种或3种以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有6例。

1.2 方法

对这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体质、情绪状态、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总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90例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这90例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有21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3%。

2.2 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

年龄>60岁、饮食习惯不规律、用药后饮酒、情绪不稳定及存在过敏体质的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与年龄≤60岁、饮食习惯规律、用药后未饮酒、情绪稳定及非过敏体质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n(%)]

2.3 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对上述相关因素(年龄>60岁、饮食习惯不规律、用药后饮酒、情绪不稳定及存在过敏体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用药后饮酒和存在过敏体质是导致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2。

表2 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3 讨论

抗生素是一类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和杀死细菌作用的药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患者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此类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等)、消化道反应(如腹痛、腹胀、腹泻等)、泌尿系统反应(如尿氮素、尿酸水平升高等)、心血管系统反应(如频发室性早搏、房颤等)及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头痛、癫痫发作等)[3-5]。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若发生不良反应,不仅会危害其健康,也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患者在应用此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十分必要[6]。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预防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1)在为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要明确其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及身体状况,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2)医生要充分掌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控制此类药物的使用量,做到用法用量精准。3)医生要掌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配伍禁忌,如此类药物与哪些药物配伍会产生拮抗作用或协同作用等。4)在为患者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要加强对其进行巡视,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进行处理。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使用此类药物后饮酒及患者存在过敏体质是导致其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充分掌握此类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配伍禁忌,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该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类抗生素头孢菌素饮酒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肉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