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评析

2018-07-23 11:02齐保伟孙玉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呼吸衰竭

齐保伟,孙玉梅

(1.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2.新疆阿克苏地区中医医院内二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物质在短时间内经患者的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其体内,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危重症。该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呼吸衰竭是急性中毒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主要是进行解毒、洗胃、吸氧等治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作为新兴起的一种机械通气模式,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将这94例患者分为甲组(n=47)和乙组(n=47)。在甲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43.57±6.19)岁;其中,有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6例,有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患者8例,有鼠药中毒患者3例。在乙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龄为23~68岁,平均年龄为(42.06±6.38)岁;其中,有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5例,有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患者10例,有鼠药中毒患者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对其进行洗胃治疗,用甘露醇对其进行导泻治疗,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维生素C对其进行清除氧自由基治疗。同时,为患者静脉注射洛贝林,以提高其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在此基础上,对乙组患者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是:用无创正压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为其选择大小合适的面罩,将面罩与其面部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持续对其进行机械通气。将呼吸频率设为17次/min,将吸气压设为5~20 cmH2O,将呼气压设为3~5 cmH2O,将氧浓度设为40%~60%,将氧流量设为5 L/min。根据患者临床指标(如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根据其病情而定。对甲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是: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的方式对其进行机械通气。将通气模式设为Bi-PAP模式,将呼吸频率设为15次/min,将吸气与呼气比设为1:2,将潮气量设为6~8 ml/kg,将气道峰压设为30~45 cmH2O。打开呼吸机的开关,持续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根据其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根据其病情而定。

1.3 疗效评定标与观察指标

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呼吸衰竭的症状基本消失,其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已脱离生命危险。有效:经治疗,患者呼吸衰竭的症状明显减轻,其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基本脱离生命危险。无效:经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Pa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aO2及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乙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PaCO2均低于甲组患者,其PaO2高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 s )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 s )

注:a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b与甲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PaO2(mmHg) PaCO2(mmHg)乙组 治疗前 121.06±8.37 32.86±5.11 52.35±8.33 67.39±6.42治疗后 87.33±7.58ab 18.22±2.39ab 91.36±9.21ab 42.33±5.19ab甲组 治疗前 120.48±9.62 33.04±4.83 52.64±7.19 68.01±7.11治疗后 93.45±8.11a 21.26±3.25a 83.17±9.26a 51.17±6.38a

2.3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接受治疗后,甲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38%(3/47),乙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有毒物质在经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体内后,会对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呼吸衰竭是急性中毒患者常见的合并症。急性中毒患者在发生呼吸衰竭后,会大大增加其死亡率[2]。因此,临床上应及时纠正此类患者呼吸衰竭的症状。近年来,临床上对此类患者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改善其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其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且能使其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进而可显著改善其呼吸功能[3]。另外,采用此方法无需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不会对其呼吸道造成损伤,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4]。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心率、呼吸频率及PaO2和PaCO2等指标,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呼吸衰竭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