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研究

2018-07-23 11:02何毅刚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气腹胸腔镜食管癌

何毅刚

(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食管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该病是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有研究表明,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可延长该病患者的生存期。该病患者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疼痛、咽喉干燥等。以往,临床上常采用传统的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胸腔镜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本文主要探讨应用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太原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食管癌患者。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微创组。在微创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4例,其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57.6±4.3)岁。其中,病变位置为食管上段的患者有7例,为食管中段的患者有23例,为食管下段的患者有5例。在传统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5例,其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57.1±4.2)岁。其中,病变位置为食管上段的患者有5例,为食管中段的患者有26例,为食管下段的患者有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手术的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2)分别在患者的胸部、腹部和颈部进行手术。胸部的手术切口为右胸后外侧,腹部的手术切口为上腹部正中线,颈部的手术切口为左颈胸锁乳突肌前缘。3)分别切除胸部、腹部及颈部的病灶,并清扫其周围的淋巴结。4)制作管状胃,并将管状胃上提至颈部进行吻合。5)缝合患者的手术切口。对微创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⑴为患者使用胸腔镜进行胸部手术。⑵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并协助其取左侧卧位。⑶在患者的右腋中线第7肋间做一个长度为1 cm的手术切口作为观察孔,在腋后线第7肋间、肩胛下线第8肋间和腋前线第4肋间各做一个长度为0.5 cm的手术切口作为操作孔。⑷在胸腔镜下分离肺韧带,进行该组淋巴结清扫。⑸切开并游离纵膈胸膜,结扎食管固有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分支,清扫后纵膈淋巴结、喉返神经淋巴结。⑹在胸腔镜下使用超声刀分离胸部食管断端,游离并取出肿瘤,并沿右侧锁骨下动脉的下缘切开纵膈胸膜,清扫右侧气管旁的淋巴结。⑺冲洗胸腔,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关闭胸腔。2)为患者使用腹腔镜进行腹部手术。⑴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在脐上缘做一个长度为1 cm的手术切口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的腹腔。⑵腹腔镜下使用超声刀切断并游离胃大小弯网膜,夹闭胃左动脉和左静脉,保留其胃网膜右血管,清扫胃左侧血管旁和贲门旁的淋巴结。⑶使用切割缝合器将残胃切割成管状,制作成管状胃,将管状胃牵引至左颈部进行吻合。⑷冲洗患者的腹腔,并留置胃肠减压管。⑸关闭患者的腹腔,缝合其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与传统组患者相比,微创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低,其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数目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与传统组患者相比,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的时间(min) 淋巴结清扫的数目(枚) 术中的出血量(ml) 入住ICU的时间(d) 住院的时间(d)微创组传统组t值P值35 35 201.36±20.63 274.01±28.64 12.176 0.000 10.12±2.58 13.01±3.47 3.954 0.000 45.01±5.69 33.41±4.17 9.728 0.000 225.36±21.02 501.87±32.01 42.717 0.000 2.68±0.12 3.89±0.32 20.945 0.00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的创伤性较大,施术后患者恢复较慢。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则具有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传统组患者相比,微创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数目更多。这说明,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较高。刘良[2]等的研究表明,进行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需要严格掌握患者进行手术的适应证(如胸腹部淋巴结<2 cm、经术前检查判断无肿瘤转移等)。通过本次研究,笔者总结了能够进一步增加该手术成功率的一些经验:1)术中将患者的食管下段离断后,应向上进行牵引,并保持其食管周围的张力,减少对邻近器官的损伤。2)虽然超声刀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等特点,但在清扫喉返神经淋巴结时应避免使用超声刀,以保护患者的喉返神经[3]。3)应在胸腔镜下完成胸部的手术操作,能清晰地显露隆突下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进而保证切除病灶的效果[4]。4)非气腹式腹腔镜手术不仅能节约手术时间,还能保障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并避免制造气腹可能引起的并发症。5)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术区的神经具有保护作用[5]。

综上所述,应用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缩短手术的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气腹胸腔镜食管癌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