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与其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8-07-23 11:02姜伟韬袁良津施雪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受检者细胞因子神经功能

姜伟韬,袁良津,施雪英

(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安徽 安庆 246003)

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1]。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罹患卒中的患者约有2600万例,其中缺血性卒中患者约占2/3。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的患者约有200万例,其中有70%的患者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研究发现,发生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的过程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炎症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β、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a等)可参与到脑梗死患者缺血病灶发生炎症反应的过程中[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与其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将其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脑梗死组,将其中的健康人纳入对照组。脑梗死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在发病24 h内来医院就诊,其中有男44例,女41例;其年龄为40~87岁,平均年龄为(64.58±6.35岁)岁。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MRI检查或CT检查得到确诊。根据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5]将85例脑梗死组患者进一步分为轻型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4~15分)、中型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6~30分)和重型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31~45分)。轻型组患者有26例,中型组患者有36例,重型组患者有23例。对照组受检者均为健康人,其进行各项体检的指标均正常,未患任何严重的急慢性疾病。在对照组受检者中,有男38例,女32例;其年龄为42~82岁,平均年龄为(61.35±5.21)岁。各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受检者的排除标准是:1)患有严重的肝脏、肾脏或心脏疾病。2)患有神经变性疾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偏头痛疾病。3)患有肿瘤。4)患有免疫性疾病或在近期内服用过免疫抑制剂。4)在近1个月内发生过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在脑梗死组患者入院后第二天的清晨、对照组受检者接受检查当日的清晨其处于空腹状态时采集其肘静脉血3 ml,分离出血清。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MODULAR EVO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受检者血清标本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上的内容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受检者血清IL-1β、IL-6及TNF-a水平的比较

与对照组受检者相比,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a的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受检者血清IL-1β、IL-6及TNF-a水平的比较(pg/ml ± s )

表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受检者血清IL-1β、IL-6及TNF-a水平的比较(pg/ml ± s )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IL-1β IL-6 a-TNF脑梗死组 85 7.09±2.05 11.71±4.60 14.78±5.55对照组 70 2.12±0.93 3.33±0.67 3.36±0.71 t值 21.58 24.88 29.99 P 值 < 0.05 < 0.05 < 0.05

2.2 三组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a水平的比较

与中型组、轻型组患者相比,重型组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a的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型组患者相比,中型组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a的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三组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a水平的比较(pg/ml,± s )

表2 三组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a水平的比较(pg/ml,± s )

注:重型组与轻型组、中型组比较,P<0.05,中型组与轻型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IL-1β IL-6 a-TNF轻型组 26 2.72±0.88 7.11±1.17 9.78±1.70中型组 36 6.57±1.43 10.74±1.63 13.68±2.06重型组 23 11.73±1.89 18.43±1.21 22.61±2.5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疾病。发生脑缺血的早期出现的炎性反应是促使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其体内会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其体内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如白介素类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均会参与到炎症反应发生的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可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受损的程度[6]。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与其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有利于判断其疗效和预后。

IL-1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等细胞在应答感染时产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可分为IL-1a和IL-1β。IL-6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合成与分泌。该因子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营养和保护神经、介导炎症和脱髓鞘及胶质增生、促进B细胞及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加快脑组织周围白细胞的黏附与聚集、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诱导激活其他炎性介质、产生神经毒性因子、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等作用[7]。Amantea等[8]在一项动物实验中发现,阻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会使中枢神经系统中IL-1β的表达增加。Smith等[9]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IL-1β的水平可明显升高。总之,IL-1β会参与到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越重,其血液中IL-1β的水平就越高。曹红元等[6]研究发现,IL-1β的水平与卒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但与其预后相关。这一研究结果有待于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加以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因发生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IL-6的分泌增多,进而可导致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及血管受阻,促进血栓的形成,并可加重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Spalletta等研究发现,IL-6可在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参与到损伤脑组织的过程中[10]。李书恒[11]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其血IL-6的水平可明显升高,而且其血IL-6的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本研究的结果与这一研究结果相一致。

TNF-a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主要在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受到创伤、发生感染、缺血等)时大量释放。TNF-a具有促使肿瘤坏死、促进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产生、启动凝血过程、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参与免疫防御及炎症反应的过程等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健康人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 a的水平较高。这一研究结果与Whiteley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2]。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急性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患者的病情越重其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就越高。炎症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激活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蛋白溶解酶及白三烯等有害的物质[13-14]。因此,炎症细胞因子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在于挽救患者的脑缺血半暗带区,减轻其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张巧云等对急性脑梗死小鼠模型进行低氧预适应干预,结果显示,其血中IL-1β、IL-6、TNF -a的浓度均有所降低。可见,对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小鼠进行低氧预适应能抑制其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保护其脑组织[15]。王枫涛等研究发现,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可降低其血中TNF-a和IL-6的水平[16]。刘悦等研究发现,丁苯酞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IL-6、TNF-a等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促进其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17]。以上的研究均为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提供了临床依据。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可能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新方法。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随着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其血清中IL-1β、IL-6及TNF-a的水平均可逐渐增高。进行血清IL-1β、IL-6及TNF-a检测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猜你喜欢
受检者细胞因子神经功能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