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2018-07-23 11:02黄鹏桧陈文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口病呼吸机

黄鹏桧,陈文芳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广东 清远 5115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等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儿童感染性疾病。该病患儿可出现发热、手足口部疱疹等临床表现,部分重症患儿可合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影响其预后,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1]。因此,对该病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本文以近年来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儿内科收治的30例重症口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用早期机械通气疗法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在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15例/组)。常规组患儿中有男患儿8例、女患儿7例;其年龄为0.5~4.3岁,平均年龄为(1.44±1.12)岁;其临床分期为Ⅱ期手足口病的有5例,为Ⅲ期手足口病的有10例。试验组患儿中有男患儿9例、女患儿6例;其年龄为0.5~4.4岁,平均年龄为(1.67±1.11)岁;其临床分期为Ⅱ期手足口病的有6例,为Ⅲ期手足口病的有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使用甘露醇、甲泼尼龙对其进行降颅压、抗炎等治疗,同时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其进行治疗。丙种球蛋白的用法为:按1 g·kg-1·d-1的剂量为患儿进行静脉滴注,连续用药2 d。在此基础上,对常规组患儿进行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即在患儿出现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包括呼吸节律发生改变、双肺出现湿啰音、咳粉色泡沫样痰、血氧饱和度<90%,且经面罩吸氧后未得到改善、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符合呼吸衰竭的标准)后,再使用呼吸机对其进行治疗。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即在患儿出现早期机械通气的指征(包括发生呼吸节律改变、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出现眼球震颤的现象、对其进行X线线片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在短期内出现肺纹理增粗的现象,或肺部出现片状的阴影)后,马上使用呼吸机对其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使用德尔格Evita 4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将呼吸机的模式设置为Bipap模式。根据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将呼吸机的初始参数设置为:吸气峰压为15~30 cmH2O,呼吸频率为25~35次/min,氧浓度为30%~100%,呼气末正压为6~15 cmH2O。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观察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将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经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对其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身体恢复正常,且未出现后遗症。有效:经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但对其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身体未恢复正常,且伴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无效:经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发生改变,其自主呼吸功能未恢复,也未脱离呼吸机,且需要依赖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及心率,甚至可发生死亡。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录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时间、住院时间的对比

与常规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退热的时间、肢体抖动症状消失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时间、住院时间的对比( d,± s )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时间、住院时间的对比( d,± s )

组别 例数 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的时间试验组 15 4.9±0.4 1.9±0.8 2.1±0.4 7.0±0.2常规组 15 7.0±0.2 4.8±0.3 4.9±0.9 10.0±0.1 t值 18.1865 13.1456 11.0107 12.166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退热的时间肢体抖动症状消失的时间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

与常规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2]。重症手足口病可导致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全身多脏器功能的损伤,引发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出血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3]。临床实践证明,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进行抗炎、抗病毒、降颅压及增强免疫力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地扩张其气道和肺泡,抑制其肺泡的萎陷, 纠正其低氧血症,并避免其发生呼吸衰竭。不过,传统的机械通气疗法必须在患儿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双肺有湿啰音、咳粉色泡沫样痰、血氧饱和度<90%,且经面罩吸氧后未得到改善、出现呼吸衰竭等指征后,才可为其使用呼吸机。此时,患儿因长时间处于高应激、高代谢的状态,对其进行机体损伤修复和器官保护的难度较大,故其病死率较高[4]。

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发现,放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可更有效地控制其病情的进展。研究证实,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其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其代谢率, 保证其机体的氧合,减轻其器官受损的程度,从而帮助其度过病情的急性发作期和呼吸衰竭期,提高对其救治的成功率[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早期机械通气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这对于减少该病患儿后遗症的发生,降低其死亡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口病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