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除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析

2018-07-23 11:02源,邓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右叶危象腺体

彭 源,邓 莉

(绵阳市肿瘤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甲状腺癌是指起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该病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甲状腺内存在质地硬、位置固定、表面不平整的肿块,且其腺体在其进行吞咽动作时上下滑动的幅度较小。临床上按照组织学的分类方法将甲状腺癌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可进一步进展,其肿块的体积可明显增长,并侵犯周围的组织,从而降低其生存率[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以近年来绵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绵阳市肿瘤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这50例患者的入选标准为:1)其肿瘤位于一侧甲状腺的腺叶。2)属于单发性肿瘤。3)经针吸细胞学检查及穿刺病理学检查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癌。4)未合并有其他的恶性肿瘤。5)其癌细胞未向淋巴结转移。6)未患有未分化型甲状腺癌。7)知晓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将这50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有40例患者,B组有10例患者。在A组患者中,有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其年龄在35~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3±4.71)岁。在B组患者中,有男患者6例,女患者4例;其年龄在3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3±4.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为:1)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了解其气管受压、移位的情况和甲状旁腺的功能。2)对患者进行双侧颈丛麻醉或高位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垫高其肩部,用沙袋固定好其头颈部。3)在患者胸骨上切迹上方的两横指处做一个切口,逐层切开其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然后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用电刀分离皮瓣(分离的范围为甲状软骨切迹和胸骨切迹之间)。4)经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切开筋膜,分离、疏松两侧的胸锁乳突肌,然后切开颈白线至甲状腺被膜,探查甲状腺的情况。5)游离甲状腺腺体,分离甲状腺中静脉,并在甲状腺的深侧引入细线,结扎、切断中静脉。将甲状腺上极牵引至下方,然后经血管深面引出不吸收线,结扎血管,再用止血钳夹闭、切断血管。6)分离甲状腺与环甲肌间隙,切断甲状腺上极血管,进入环甲肌血管的分支。由于甲状腺中静脉具有长度短、易撕裂的特点,术中若切断中静脉,可造成止血困难,故最好在中静脉充盈时对其进行分离。患者的甲状腺上极若位于其甲状软骨的上方,需避免损伤其喉上神经内支。应在将甲状腺的腺体分离清楚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不同的静脉结扎方式,以免损伤其喉返神经。7)在游离甲状腺上极后,将甲状腺腺体向内、向下牵引,将其游离至甲状腺峡部,然后进行一侧全叶甲状腺切除。在完成上述的操作后,使用相同的方法切除另一侧的甲状腺。在进行甲状腺切除时,必须控制好切除的分寸,避免伤及甲状腺邻近的器官。患者的喉返神经与环状软骨间若存在局部粘连的现象,需保留少许的腺体。8)术中取1 mm3疑似甲状旁腺的组织,对其进行组织学检查。另外,术中实施静脉结扎不当极易引发术后出血,故应先结扎、再切断静脉,并控制好甲状腺残端的长度,避免发生大块结扎和漏扎等[5]。9)手术结束后,为患者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为:1)对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麻醉,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待麻醉起效后,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用小沙袋固定好其头部。2)在患者胸骨上切迹的两横指处做一个弧形切口(患者甲状腺的腺体若较大,需向上延长切口),逐层切开其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其颈阔肌的疏松组织。3)切断甲状腺前肌群,显露甲状腺,然后依次分离甲状腺前肌群和甲状腺腺体,扩大甲状腺的显露范围。4)从甲状腺的右叶开始进行手术。分离甲状腺右叶的悬韧带,显露甲状腺右叶上极,将其向下、向内牵引,然后用血管钳结扎右叶上极的血管,并缝扎血管的残端。在处理完甲状腺右叶上极后,将甲状腺右叶的下极向上、向内牵引,然后用血管钳结扎右叶下极的血管。完全游离甲状腺的下极,显露甲状腺峡部。分离甲状腺峡部的后方,将其结扎、切断,然后分离大部分的甲状腺峡部。5)明确要切除的甲状腺腺体的边界,根据患者甲状腺肿大的程度确定切除的范围,适当为其多保留腺体。6)在完成上述的操作后,待患者的创面停止出血,再为其逐层关闭切口。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该手术的过程中,应为患者做好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的保护措施,保留其甲状旁腺,以防其发生甲状腺危象。应注意检查患者甲状腺腺体周围的淋巴结,在发现疑似癌变的淋巴结或不正常的组织时,需将其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对于较大的血管,应采用双重结扎的方式,并保留较长的残端,以防线结发生滑脱。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包括低钙血症、声音嘶哑及甲状腺危象等)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病情的复发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4]

依据《甲状腺疾病防治指导》中的相关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并将判定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治疗后,患者甲状腺肿胀、疼痛等病理症状消失,其甲状腺的外观恢复正常,且其病情在术后的6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指治疗后,患者甲状腺肿胀、疼痛等病理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其病情在术后的6个月内未复发。无效:指治疗后,患者甲状腺肿胀、疼痛等病理症状未发生改变,其病情在术后的6个月内复发。

1.5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n(%)]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情复发情况的对比

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情复发情况的对比[n(%)]

3 讨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乳头状甲状腺癌具有肿瘤生长的速度慢、恶性程度低的特征。但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故对这类患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2]。在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时,患者肿瘤的包膜若是完整的,则其肿瘤的危害性较低;其肿瘤的包膜若浸入血管,则会降低其存活率。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但其癌细胞一般经血行转移,较少经淋巴结转移,故很容易将其与滤泡状甲状腺癌相区别。临床上可通过观察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是否浸入包膜及血管等对其病情进行鉴别诊断[3]。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治疗。该型甲状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需先进行颈部淋巴结B超检查,以确定其癌细胞是否发生转移,并明确其手术的类型。美国甲状腺学会颁布的《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中指出,在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切除手术时,可通过扩大手术切除的范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该指南提到,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4]。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钙血症、声音嘶哑及甲状腺危象等。导致低钙血症发生的原因可能为手术操作损伤了患者的甲状旁腺或其甲状旁腺的血管,故术中对其甲状旁腺进行良好的保护可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导致声音嘶哑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手术医生对甲状腺的解剖结构不够熟悉,使患者的喉返神经受损,或手术导致患者甲状腺周围的组织发生病变及移位等。部分学者认为,在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时,可通过不显露喉返神经的方式,避免牵拉喉返神经,从而减少术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导致甲状腺危象发生的原因较多,如术前准备不足,未有效地控制患者甲亢的症状,使其在术后出现高热、脉象弱、谵妄及昏迷等甲状腺危象的症状。对于出现甲状腺危象的患者,应及时为其补充碘剂、进行镇静、降温及吸氧等综合治疗。一般情况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及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患者,在接受3~6个月针对性的治疗后可逐渐恢复。另外,甲状腺的血供较为丰富,术中稍不注意便可引发严重的出血,故手术医生应注意及时为患者止血[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这说明,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B组患者,P<0.05。这说明,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安全性较高,且可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避免其进行二次手术。需要注意的是,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过程复杂、风险性高,稍不注意就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临床上在考虑用该手术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结合其具体的病情和手术的适应证,以确保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右叶危象腺体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钆塞酸二钠对肝右叶局灶性病变及肝右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参数测量的影响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CT和MRI对肝右叶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防治研究进展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探查体会
Glisson蒂横断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肝右叶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