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瘢痕妊娠患者在实施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的效果分析

2018-07-23 11:02农梅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清宫B超瘢痕

农梅艳

(广西崇左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崇左 532200)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在妇科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临床上对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主要是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但是,在对瘢痕子宫妊娠患者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时,如对其进行术前处理的方法不当,极易导致其发生大出血,甚至会危及其生命。为了进一步研究对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的瘢痕妊娠患者进行术前处理的有效方法,笔者的团队为在广西崇左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的40例瘢痕妊娠患者在术前应用了米非司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广西崇左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的80例瘢痕妊娠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均有停经史和剖宫产史,其血HCG的水平均明显升高,进行B超检查显示其宫腔内可见椭圆形妊娠囊或圆形妊娠囊,其妊娠囊内有原始心管搏动和胚芽。2)患者的妊娠周期均在12周以内。3)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的指征。4)患者对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的风险均知情,并签署了接受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的知情同意书。将这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接受过一次剖宫产术的患者有31例,接受过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有9例;其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8.13±2.24)岁;其距离上次进行剖宫产术的时间为0.6~5年,平均时间为(3.24±0.34)年。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接受过一次剖宫产术的患者有30例,接受过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有10例;其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8.77±2.77)岁;其距离上次进行剖宫产术的时间为0.7~5年,平均时间为(3.26±0.3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术前,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米非司酮后进行清宫术。米非司酮的用法是:口服,100 mg/d,1次/d,连续服用3天。对照组患者未使用米非司酮直接进行清宫术。对患者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的方法是:1)让患者取截石位,然后对其外阴及阴道进行常规冲洗消毒。2)用宫颈钳固定患者的宫颈上唇,再沿其子宫体的方向将探针送入其子宫底部,观察其子宫的大小。3)用宫颈扩张器扩张患者的宫颈管,直至其宫颈管可通过宫腔吸引器。4)将宫腔吸引器送入患者的宫腔内,连接负压后反复对其宫腔进行刮吸,在感觉到其子宫壁变得粗糙并在吸瓶内看见血性泡沫时,观察其子宫是否缩小,如子宫壁粗糙、子宫缩小则表示子宫内已清空,可结束手术。5)在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刮下的组织送检。6)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血HCG复查和B超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流产率、宫缩发动的时间和平均出血量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流产效果的判定标准是:1)完全流产:患者子宫的大小恢复正常,对其进行尿妊娠试验的结果为阴性,进行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宫腔内未见胎囊,且无妊娠组织残留。2)不完全流产:患者子宫的大小接近正常,进行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宫腔内有妊娠组织残留物,需进一步对其进行刮宫手术。3)流产无效:患者子宫的大小未恢复正常,进行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宫腔内有残留的胎囊。流产率=(完全流产例数+不完全流产例数)/总例数×100%[1]。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流产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流产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流产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宫缩发动的时间和平均出血量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宫缩发动的时间更快,其平均出血量更少(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宫缩发动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宫缩发动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s)

组别 例数 宫缩发动的时间(h) 平均出血量(ml)对照组 40 35.40±2.66 767.40±113.57观察组 40 24.51±1.25 135.51±12.61 t值 8.154 9.645 P值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瘢痕子宫妊娠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瘢痕子宫妊娠的人数也明显增多。临床上对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主要是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在对瘢痕子宫妊娠患者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前,需明确其孕囊着床的具体位置,否则极易导致其发生疤痕妊娠部位大出血或子宫穿孔等情况,甚至可危及其生命[2]。米非司酮不仅具有杀胚的作用,还可促进妊娠绒毛组织发生蜕膜变性及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通过减少黄体生成素促进黄体萎缩,从而加速孕囊的坏死、脱落。殷肃洁[3]的研究表明,在对瘢痕子宫妊娠患者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前,为其应用米非司酮,有利于孕囊从其子宫附着处脱落,不仅可完整地清除其妊娠绒毛组织,还可缩短对其进行手术的时间,从而减少其不完全流产和流产无效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在对瘢痕子宫妊娠患者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前,为其应用米非司酮,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清宫给其带来的风险,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流产率更高,其宫缩发动的时间更快,其平均出血量更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这说明,为进行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术的瘢痕妊娠患者在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的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其宫缩的发动,提高其流产率,减少其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清宫B超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清宫饽饽桌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写字的尴尬
清宫月令承应戏改编略论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