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评析

2018-07-23 11:02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

李 娇

(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 安岳 64235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存在动脉粥样化、动脉炎、血管痉挛等病症[1]。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视力减退、偏瘫、意识障碍、失语等。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病患者越早进行治疗,其预后越好。尽早诊断患者的病情是对其进行治疗的前提[2]。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超声技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技术之一。为探讨使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安岳县中医医院对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安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这些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被确认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龄为25~83岁,平均年龄为(67.12±11.24)岁;其中有2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有8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有16例患者合并有血脂异常,有4例患者有吸烟的习惯。

1.2 方法

对这些患者均使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其缺血性脑血管病。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取仰卧位,将头部稍向后仰,充分暴露其颈部。将美国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的探头频率设置为3~7 MHz。将探头从患者的颈部上移至其头部侧面,按顺序扫查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观察患者血管的解剖形态、血管壁的厚度、斑块回声的特点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使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总结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些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点

这些患者的颈动脉中均存在斑块。这些斑块可分为扁平斑、混合斑、硬斑、软斑四种类型。扁平斑的形态大小不一,为偏平状,呈强回声。混合斑主要由硬斑和软斑混合形成,面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易导致管腔堵塞或狭窄,呈强、低、无及中等混合回声。硬斑的轮廓较清晰,但形态大小不一,呈强或中等回声。软斑的形态不规则,内部结构不均匀,主要为扁平状或偏心半圆形,呈中强或弱回声。

2.2 这些患者使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

这些患者使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与其使用DSA技术诊断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这些患者使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n(%)]

3 讨论

颈动脉是人体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最容易受累的部位[3]。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4]。动脉粥样硬化会累及动脉内膜,使血管内中膜的厚度发生改变,减弱血管内中膜表面的光滑度,最终形成斑块[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发病早期的标志是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增加>1.5 mm。超声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诊断技术。使用超声技术诊断疾病不会对受检者造成创伤和痛苦、操作方便,医生可比较清晰和准确地观察到患者身体内部的情况。颈动脉的位置不深,使用高频超声探头扫查颈动脉,可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血管中斑块的形状和大小[6]。使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操作方便,可快速测定血管内中膜的厚度,清晰地辨别出颈动脉斑块的类型和形状,确定斑块的位置和大小,甚至可预测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的几率。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中均存在斑块。使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