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留置导管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7-23 11:02王名丽杨菊英罗云俊金元月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肢体导管

王名丽,杨菊英,罗云俊,金元月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 黔东南 556000)

临床调查发现,多数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都需要留置导管。留置导管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若发生意外脱管可增加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并且容易引发护患纠纷[1-2]。集束化护理是指采用目前已经被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一种护理模式[3]。为了分析对留置导管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对其意外脱管发生情况的影响,笔者对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2例留置导管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诊的162例留置导管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的实施方案,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16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45例,女性36例;其年龄为34~85岁,平均年龄(54.39±12.67)岁;其中有颅脑外伤患者3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9例,脑栓塞患者10例,脑动脉瘤患者5例;留置导管的类型为气管导管的患者有10例,为胃管的患者有15例,为导尿管的患者有25例,为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有15例,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有10例,为硬膜下引流管的患者有6例;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为6~13分,平均评分(9.87±1.92)分。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50例,女性31例;其年龄为34~82岁,平均年龄(52.81±13.85)岁;其中有颅脑外伤患者3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5例,脑栓塞患者9例,脑动脉瘤患者4例;留置导管的类型为气管导管的患者有10例,为胃管的患者有16例,为导尿管的患者有23例,为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有15例,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有12例,为硬膜下引流管的患者有5例;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6~12分,平均评分(9.68±1.83)分。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及护理。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方法是:1)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及2名护士。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明确每名组员的个人职责。搜集以往发生意外脱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意外脱管发生的原因,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护理干预方案。2)妥善固定导管。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留置导管的种类、部位采用适宜的固定方法对其导管进行固定。例如,使用专用的一次性带牙垫固定器对经口鼻置入的气管导管进行固定、使用高强度的外科胶布对引流管进行固定。3)适当镇静镇痛。对于因术后疼痛而存在躁动、意识恍惚等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遵医嘱使用镇痛泵或微量注射泵为其持续输注镇痛药或镇静药(如芬太尼、咪达唑仑、地佐辛等)。4)适当约束肢体。护理人员对患者发生意外脱管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存在有自行拔管倾向、年龄过大、麻醉清醒前躁动等情况的患者,视情况对其肢体进行约束。在对其肢体进行约束前,应主动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使其认识到约束肢体的作用和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在对患者的肢体进行约束时,应注意兼顾其舒适度。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或协助其更换体位时,应将其双手握住,再为其松开约束带,以防止其自行拔管。5)制定高风险护理操作流程。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意外脱管的高风险护理操作包括对经口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为患者更换管道固定带或胶布、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及下床活动等。对于上述护理措施,应制定出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并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上述护理流程。6)强化患者及其家属的预防脱管意识。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意外脱管的危害,使他们形成预防脱管的意识。在患者的床头悬挂预防脱管警示标识,以提醒患者及其家属时刻注意预防脱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意外脱管的发生率和对护理满意程度的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率的比较

在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意外脱管,其意外脱管的发生率为2.47%;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意外脱管,其意外脱管的发生率为11.1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意外脱管的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的评分平均为(96.39±2.88)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的评分平均为(94.17±3.44)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的评分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评分的比较(分,± s )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评分的比较(分,± s )

组别 例数 对护理满意程度的评分 t值 P值观察组 81 96.39±2.88 3.7029 <0.05对照组 81 94.17±3.44

3 讨论

意外脱管是留置导管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可导致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从而可严重影响其预后[4]。相关的文献指出,导致意外脱管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5]:1)患者因不舒适、疼痛刺激、痰液阻塞气道、喉痉挛及意识恍惚而自行拔除导管。2)导管固定不牢。 目前临床上常选用透明贴、胶带及缝线对导管进行固定。若患者出汗过多或运动幅度过大,易导致其因固定物松脱而发生脱管。3)其他因素。护理人员未对患者的肢体进行约束、巡视不及时、患者及其家属缺乏预防意外脱管的意识等。集束化护理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理论支持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的一种护理模式[6]。为了分析对留置导管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对其意外脱管发生情况的影响,笔者对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2例留置导管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意外脱管的发生率更低,其对护理满意程度的评分更高。

综上所述,对留置导管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其意外脱管的发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肢体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