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胃肠炎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研讨

2018-07-23 11:02李小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胃肠炎胃肠功能输液

李小丽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江苏 东台 224200)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主要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小儿的胃肠功能较差,易发生急性胃肠炎[1]。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是急性胃肠炎患儿常见的症状。整体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2]。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对急性胃肠炎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儿中随机选取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这80例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比照组和试验组。在比照组患儿中,有女16例(占40%),男24例(占60%);其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5.5±1.7)岁。在比照组患儿中,有女18例(占45%),男22例(占55%);其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5.3±1.5)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对症治疗(包括对其进行补液、补钾、止呕、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抗菌或抗病毒等治疗)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卫生教育、环境护理、用药干预等)。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儿进行整体护理,方法是:1)进行病情和生命体征观察。观察和记录患儿每天排便的次数、排便量及大便的稀稠度,定期为其测量体温、心率、血压和和呼吸频率,详细记录其24 h液体的出入量。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腹痛、腹胀和呕吐等症状,评估其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2)进行生活护理。每天打扫患儿的病房,对其病房进行消毒和通风,以降低其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指导患儿家长勤为患儿更换衣物。嘱患儿家长注意对患儿的腹部进行保暖,避免其腹部着凉。告知患儿家长在患儿排便后要用温水清洗其肛门和臀部,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其臀部。对于发生呕吐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其口腔和鼻腔内的呕吐物,以防其因误吸呕吐物而发生吸入性肺炎。3)进行饮食指导。对于存在轻度腹泻、呕吐症状的患儿,告知其家长让其食用清淡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泥、鸡肉粥等),以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其胃肠功能。对于存在重度腹泻、呕吐症状的患儿,应让其禁食6~24 h,待其病情稳定且胃肠功能有所改善后,再让其进食适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4)进行用药监测。在为患儿服用或注射药物后,应密切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患儿在用药后出现头晕、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在为患儿静脉滴注药物时,应控制好滴速,避免滴速过快对其血管壁造成刺激。

1.3 观察指标

进行治护后,将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的缓解情况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总缓解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用自制的胃肠功能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儿接受治护前后的胃肠功能。此量表的分值为0~10分,患儿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胃肠功能越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在接受治护后其输液的时间、治疗的费用和住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总缓解率

接受治护后,试验组患儿中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的患儿分别有26例、12例和2例,其临床症状的总缓解率为95%(38/40);比照组患儿中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的患儿分别有19例、12例和9例,其临床症状的总缓解率为77.5%(31/40)。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总缓解率高于比照组患儿(χ²=5.165,P<0.05)。

2.2 比较两组患儿胃肠功能的评分、输液的时间、治疗的费用和住院的时间

接受治护后,试验组患儿输液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比照组患儿(P<0.05),其治疗的费用少于比照组患儿(P<0.05)。接受治护前,两组患儿胃肠功能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护后,试验组患儿胃肠功能的评分高于比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胃肠功能的评分、输液的时间、治疗的费用和住院的时间(± s )

表1 比较两组患儿胃肠功能的评分、输液的时间、治疗的费用和住院的时间(± s )

分组 例数 胃肠功能的评分(分) 输液的时间(d) 治疗的费用(元) 住院的时间(d)治护前 治护后试验组 40 4.1±1.1 7.8±1.5 2.2±0.5 176.8±24.8 3.9±1.3比照组 40 4.3±1.2 6.2±1.4 4.6±1.8 332.1±46.1 5.5±2.2 t值 0.646 4.977 5.476 18.763 6.305 P值 0.104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胃肠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小儿是该病的高发群体。暴饮暴食、饮食不洁及惯食生冷、刺激食物是导致小儿发生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因素[3]。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10岁以下的儿童中,有超过50%的儿童罹患过急性胃肠炎。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患儿主要是进行补液、止呕、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抗菌或抗病毒等治疗。但该病患儿的年龄偏小,很难配合临床上的治疗。因此,在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起的护理模式。此护理模式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可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4]。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急性胃肠炎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整体护理,能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改善其胃肠功能,缩短其输液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治疗的费用。

猜你喜欢
胃肠炎胃肠功能输液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