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初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对其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7-23 11:02梁新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血糖

梁新玉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旧司镇中心卫生院,湖北 来凤 44570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该病难以治愈,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初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首次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因此其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等不良心理,这不仅会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同时也会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自我管理是一种有效改变自身行为和状态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指导初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对其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旧司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20例初诊的糖尿病患者。其中,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合并有精神疾病及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在甲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其平均年龄为(43.02±4.18)岁;其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为(14.86±2.13)mmol/L,餐后2 h血糖的平均水平为(21.72±7.42)mmol/L。在乙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平均年龄为(42.88±4.02)岁;其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为(15.01±2.01)mmol/L,餐后2 h血糖的平均水平为(21.07±6.33)mmol/L。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对其进行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治疗。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环境护理、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干预和运动指导等[2]。在此基础上,指导乙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方法是:1)成立自我管理指导小组。该小组由1名护士长、5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和1名营养师组成。护士长担任小组的组长。由医院的护理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指导初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及对此类患者进行多元化健康宣教的方法。2)为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为患者建立糖尿病健康管理档案,评估其自我管理的现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了解其对自我管理的需求。然后综合上述情况为患者设立自我管理的目标,为其制定详细的自我管理计划。3)对患者进行多元化的健康宣教。采用一对一宣讲、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及发放“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具体的宣教内容有:(1)向患者讲解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分型、危害等。告知患者降糖药(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名称、种类、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和预期的疗效等。向患者介绍血压、血脂、体重等对糖尿病的影响。(2)告知患者控制饮食和进行适当运动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并根据其病情、营养状况、体力等为其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嘱患者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重点进行饮食管理和运动管理。(3)教会患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测量血糖的方法、使用胰岛素笔的方法、低血糖的应急处理办法及进行口腔护理、足部护理和皮肤护理的方法等,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4)对患者自我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自制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情况调查量表》调查患者自我管理的情况。此调查表包括情绪管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并发症管理等评价指标,每项指标分为“完全做到”、“经常做到”和“较难做到”三个等级。根据调查的结果,总结患者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为其制定可行的改进计划,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在指导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心态越差[3]。在指导干预前后,采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量表包括生理功能(满分为40分)、心理功能(满分为30分)、社会关系(满分为20分)和治疗状况(满分为10分)四项评分指标,总分为10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差[4]。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指导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的比较

指导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干预后,乙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指导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的比较(分,± s )

表1 指导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的比较(分,± s )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与甲组干预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甲组 60 指导干预前 56.01±5.42 54.42±4.91指导干预后 35.42±3.47* 32.42±3.18*乙组 60 指导干预前 55.98±5.13 55.01±4.12指导干预后 20.12±2.72*# 21.10±2.69*#

2.2 指导干预前后两组患者DSQL评分的比较

指导干预前,两组患者的DSQ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干预后,乙组患者的DSQL评分低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指导干预前后两组患者DSQL评分的比较(分,± s )

表2 指导干预前后两组患者DSQL评分的比较(分,± s )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与甲组干预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关系 治疗状况 总分甲组 60 指导干预前 29.81±4.12 20.01±3.42 11.01±4.15 5.86±2.12 70.35±5.12指导干预后 25.42±3.46* 15.42±2.84* 6.45±3.42* 4.02±2.01* 53.54±4.27*乙组 60 指导干预前 30.01±3.86 19.86±2.86 10.89±4.03 5.71±1.86 69.27±5.28指导干预后 20.01±3.33*# 10.05±2.42*# 4.01±2.72*# 2.10±1.07*# 39.37±3.56*#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该病患者的发病率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初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首次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因此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从而可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且会降低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在对初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其不良心理[5]。临床研究表明,提高初诊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显著改善其不良心理,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可进一步改善其血糖的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指导初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显著改善其不良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