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亚低温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8-07-23 11:02李本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基底节低温脑出血

何 岸,李本滢,马 军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部位主要为基底节区、桥脑、小脑及脑室等。其中,以基底节区脑出血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低温疗法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时温度的不同,低温疗法可分为深低温疗法、低温疗法、亚低温疗法等。本文主要探讨对进行亚低温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这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33例,其年龄为46~74岁,平均年龄为(55.6±3.5)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7例,女31例,其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56.5±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在此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护理人员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以减轻其脑水肿。对于发生谵妄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使用约束带进行约束。2)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并保持其床单整洁,以防止其发生压疮。为患者变换体位时,护理人员应减少其头部摆动的幅度,以防止其病情加重。3)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对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观察其尿量与水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其发生低血钾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患者入院当天的护理方案。⑴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向其介绍病房的环境、作息时间、责任护士等。⑵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由于该病患者常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病,因此,其家属极易出现恐惧和急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其详细解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知识、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消除其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2)患者入院第二天至接受亚低温治疗前的护理方案。为患者剔除其腋毛,以便将体温感应探头紧贴于其腋窝内。3)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体温护理。①在降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每隔30 min巡视患者一次,并为其做好肢端保暖的工作,以防止其因体温过低出现心血管功能紊乱、心率失常、心室颤动等情况。②在降温的过程中,若患者的体温未降低至亚低温水平,护理人员可在其腋区或双腹股沟处加用冰袋,以确保其肛温在3~6 h内下降至33~35 ℃。在此期间,如果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及寒战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遵医嘱为其静脉注射25 mg的苯磺阿曲库铵。4)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后的护理方案。⑴对患者进行体温护理。复温期间,护理人员应停止为患者使用降温毯,并将室内温度设置为16~25 ℃,使其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⑵对患者进行并发症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果其出现喷射性呕吐、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师汇报,以防止其发生脑疝。⑶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若患者的年龄较高,其呼吸道的活动性较差,护理人员应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咳痰,同时鼓励其多喝水,使其及时将黏稠的痰液排出。⑷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①对于有自理能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叮嘱其按时刷牙,1~2次/天。②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使用浸过淡盐水的纱布为其清洗口腔、牙齿的咬合面及牙齿的内外面等部位。口腔清洁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使用手电筒仔细检查其口腔内是否有异物,以防止纱布或棉球遗留在其口腔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护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呼吸抑制、休克、电解质紊乱及上消化道出血。将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1)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其病情甚至在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经过治护,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护总有效率的比较

经过治护,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护总有效率的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患者因长期罹患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改变而破裂出血。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偏瘫、偏盲及意识障碍等。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亚低温疗法是指通过物理降温使患者的体温降低至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有研究表明,对进行亚低温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治护,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这说明:对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基底节低温脑出血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基于低温等离子体修饰的PET/PVC浮选分离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