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技术介入紫砂壶制作工艺的应用研究

2018-07-23 08:39李真周胜敏
艺术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数码紫砂模具

李真 周胜敏

摘 要:本文从数百年间紫砂壶制作工艺的发展脉络入手,分析其制作工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瓶颈,研究当前数码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探讨借助数码技术来优化紫砂壶制作工艺的可行性,探寻从事现代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的从业人员、专职艺术创作和研究人员介入紫砂壶设计制作的可能性途径,以提升紫砂壶设计制作人员的文化艺术修养,优化紫砂壶制作工艺,从而改善紫砂壶产品质量,提高紫砂壶设计制作效率,节约能源损耗,拓展紫砂产业的市场。

关键词:紫砂;工艺;数码;设计;模具

0 前言

20世纪末,紫砂壶制作工艺成功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位列手工工艺第一名。手工制作紫砂壶过程有选料、练泥、打泥片、拼接成型、装饰、烧制等几十道工序,经过数代紫砂艺人的不断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今天这套比较完备的手工工艺流程。但是笔者觉得这个“非遗”荣耀是一个无形的枷锁,限制了从业者的创新。

数码技术是当今工业文明的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它包括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和数控机械加工工艺等技术。数码技术和传统手工艺,这两个看似相距甚远的领域能否巧妙地结合?目前,紫砂壶制作工艺流程中,选泥、练泥已经从原始的石磨磨粉、土法筛粉发展成现在高效的电动机械化磨粉、筛粉;木杵打泥、练泥发展成使用液压机械设备;打泥片也使用了机械压延设备;烧制也由原来的土窑(龙窑)烧制发展为现在更为精准灵活的电窑烧制。由此可见,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工艺的更新,本文是研究数码技术介入紫砂壶制作工艺中成型工艺和装饰工艺的再一次技术革新。

1 紫砂壶制作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1.1 紫砂壶成型工艺

紫砂壶制作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过去的几百年里,紫砂壶制作名家辈出,精品累累,紫砂壶制作成为举世公认的涵盖多元文化,最具民族特色,并兼容世界艺术风韵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门类。

据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紫砂壶制作最早采用明正德年间宜兴金沙寺僧的方法:“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始中空,踵傅口柄盖。”明正德年间供春的制作方法也大同小异:“茶匙穴中,指掠内外……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供春曾经带过一个门徒,并把制壶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这个门徒叫时大彬。时大彬的制壶方法:“土色五。腻密不招客土,招则火知之,时(大彬)乃故入以砂,炼土克谐。审其燥湿展之,名曰土毡。割而登诸月,有序,先腹,两端相见,廉用媒土,土湿曰媒。次面与足,足面先后,以制之丰约定,足约则先面,足丰则先足。初浑然虚含,先壶先天,次开颈,次冒、次耳、次嘴。嘴后著,戒也。”供春制壶是用模子的,时大彬悟得其中道理,也学供春用模,但不久“则又弃模”,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成型工序。由此可见,早期工匠的紫砂壶成型方法,基本上承袭当地日用陶的制法,用这种办法生产不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茶壶,限制了紫砂壶器形的变化和发展。到时大彬时代,他所创作的茶壶已是“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因为这位大师创新了制作工艺,不再是瓷器业沿用已久的辘轳拉坯法,而是用泥条镶接拍打法凭空成型,俗称“打身筒”和“镶身筒”泥片镶接成型法。时大彬完全舍弃了粗陶制作中使用内模、两截成型的方法,全凭双手拍打时的协调以及对于转盘转动惯性的驾驭来塑造预想中的圆球体。这突飞猛进的变化促进了工艺革新,使紫砂从日用陶的简陋、局限中脱离出来,使创作者在造型的追求和发挥上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此法被紫砂艺人们承袭沿用至今。

1.2 紫砂壶装饰工艺

紫砂装饰艺术起源于时大彬时代。据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镌壶款识章节记载:“时大彬初请能书者落墨,用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娴雅……。”“沈子澈尝为人制菱花壶,铭之日: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陈用卿……款仿钟太傅(钟繇)帖意,落墨拙,落刀工。”这是紫砂刻绘装饰的起源。《阳羡砂壶图考》中记载:“硼砂即陶缸已成之器捣碎舂之参人土中,故日参砂。”这种参砂之法就是调砂装饰手段。《宜兴瓷壶记》记载:“时大彬故入以砂,炼土克谐。”《扬州画舫录》记载:“(时大彬)尝毁旧甓以杵舂之,使还为土,范为壶,蝉以熠火,审候出之。” 这种方法就是现在的铺砂装饰手段。

紫砂装饰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作出巨大贡献的,是清代嘉、道年间的陈鸿寿(字曼生)。他亲自设计了十多种以光货为主的紫砂壶造型,比较简洁,壶型可装饰面较大,利于装饰。他请紫砂艺人杨彭年等人制作,由其本人及门客题铭并刻画,开创了紫砂壶装饰的独特艺术风格,打开了紫砂步入艺术殿堂的通道。“曼生壶”是以铭文为主的陶刻装饰。陈鸿寿开创陶刻壶铭新风之后,历代字画家的积极介入,对紫砂壶制作艺术的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发扬了这门装饰艺术。

紫砂壶泥绘、堆塑装饰流行于清初17世纪晚期,其工艺方法是在已完工但尚有一定湿度的泥坯上,用其他色泥浆或本色泥料浆,以羊毫堆画花鸟或山水纹样,因用泥堆画有一定厚度,恰似薄浮雕效果,用来堆画的色泥有朱砂泥、黑泥等,早期的泥绘、堆塑产品以白泥居多。紫砂壺的绞泥表现手法最早见于明、清紫砂壶制作中,近几年被挖掘出来并发扬光大,是古为今用的案例。紫砂泥的几种基泥的色彩本身比较蕴藉,绞在一起非常和谐,在制作工艺上又便于操控。紫砂壶炉均釉装饰,亦称画彩釉、上满釉,其法始于雍正、乾隆年间。炉均釉装饰的茶壶多为实用的普通大壶,它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把普通产品提升了一个档次。紫砂壶的镶嵌手法是借鉴其他手工艺而来,这种装饰手段运用在紫砂壶上,有包金、银、锡,镶嵌玉石、釉珠等,也有描金绘银等。紫砂壶印板装饰,亦称印纹装饰,先在模板上刻好设计的纹样图案,然后用泥片压印于模板,模板的纹印是凹下的,压出来的泥片纹印则是凸出的,再将压印的纹样泥片镶接成型,印板印出的印纹不能再在上面加工,泥片在印纹板上打印的时候也有技巧上的难度,操作不当容易重叠。

2 数码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尤其是精品壶的制作,要求制作者必须具有娴熟的紫砂制作工艺,同时具备书法、绘画、雕塑、刻绘等高超的艺术造诣,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数码技术介入可以让设计师、书画家、工艺师分别独立创作,最终由制壶工艺师完成。当前,能直接或间接介入紫砂壶制作工艺的数码技术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控加工工艺。

2.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带来的制作工艺创新优势有如下几点。一是扩大参与紫砂壶设计制作的人群范围。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当下极为普遍,如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环艺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等等,有这些设计人员的参与后,可设计出有动物、植物、山水风光、生活用品、卡通动漫等造型理念的紫砂壶,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以几何形体造型为主的壶型种类,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对紫砂壶的特殊需求。二是可以用来辅助设计的行业软件很多,方便快捷。设计者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辅助软件,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紫砂壶模型。设计软件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相通相融,与后期数控加工无缝对接。比如,犀牛是以NURBS 为理论基础的 3D建模软件,可以建立、编辑、分析及转译 NURBS,以直线、圆弧、圆圈、正方形等基本建模元素建造紫砂壶模型;Rhino可以输出多种格式的文件,可以直接輸出NURBS模型到3DMax、Softimage3D等软件中,也可以把NURBS转换为多边形组成的物体,供其他软件调用;Pro Engineer是一个更精细的参数化建模软件;3D MAX、MAYA、AUTO CAD、精雕、维宏等都是可以建立紫砂壶三维模型的软件。这些数码模型都可以输入三维数码雕刻如精雕、维宏等控制系统,输出刀路路径文件,直接由立体圆雕机器雕刻出实物模型。三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轻松实现壶型及字画装饰的虚拟仿真效果,节约成本。由于数码虚拟仿真效果不需实物就可以使设计师、书画艺术家和制壶工艺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这与传统制作工艺中制壶工艺师先了解设计者设计意图,再反复试制实物样品,书画艺术家在实物壶体上创作,铭刻艺术家再捉刀刻绘相比,可以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小珍贵的紫砂泥料资源损耗等。四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设计意图还原度较高。由于使用现代数码技术,壶型设计者可先画出草图,拍照取样后输入电脑,在三维制作软件中可以快速制作出三维模型。书画艺术家可以直接在宣纸等介质上创作书画作品,经拍照取样后输入电脑,在壶体模型上进行阴刻、阳刻、浅浮雕或深浮雕的模型制作。与传统工艺手段相比,通过这些数码技术手段制作出来的模型,其精确度和还原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书画装饰,是讲究点划韵味的,书画艺术家在不熟悉的创作介质上绘制,或由别人摹绘,再转变到用刻刀表现,一番下来还有多少原作的痕迹就可想而知了。而数码技术的应用就相对灵活得多,无论阴刻、阳刻,还是浅浮雕、深浮雕,都能轻松实现,并且更加准确,可以精确到0.1毫米的级别。

2.2 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数控加工工艺介入紫砂壶制作工艺,其实就是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虚拟仿真模型通过小型圆雕机直接输出制作紫砂壶模具,借助模具再制作出紫砂壶实物。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发展到现在,使用模具或使用专门工具(模具的一种)也不是新鲜事,手工制作的模具或工具品种繁多。针对不同的壶型,光器、花器、筋纹器都有对应模具或工具,手工制作这些模具或工具费时费力,如果使用数控加工工艺可以化零为整,一步到位。数控加工工艺在传统手工艺如核雕、剪纸、竹刻等领域早已投入使用。

数控加工工艺介入紫砂壶制作工艺的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数控加工模具的细节表现力强,弥补了紫砂泥的有限可塑性。从紫砂壶制作的几百年发展历程来看,从最早的与粗陶同类,到器型变小,花货、塑器出现,可以说做工越来越精细,不乏名家大师精雕细琢的作品,可是近几十年来,这种精细路线走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紫砂泥的可塑性不是无限的。手工雕塑的湿泥难以控制,装饰图形后期还要捻压平整修型,这非常困难。但是这一切由数控加工来实现却很轻松。用这种方法制作紫砂壶装饰,如果是堆彩塑,只需在彩塑模具上填入相应的彩泥,粘贴壶身泥片后压实,可省略堆塑装饰后期平整修型的工艺;如果是阴刻装饰,能够做到凹入部分底部光滑平整,与直接用刻刀刻绘相比更工整,也可避免直接刻透壶身泥片。这种方法具有理论上的0.1毫米的细节表现能力,与传统手工制作有天壤之别。比如制作仿生动植物,可以做到丝丝入微,甚至各类天然肌理效果都能充分表现。二是数控加工模具制作紫砂壶的组合方式灵活性强。数控加工制作出来的模具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既可以把壶体与壶体构件、装饰图形等模具合并制作,也可以把它们分开,单独制作。现在制作个性化紫砂壶,区别主要体现在器型、壶嘴、壶把、壶盖、的子和装饰图案等。如把这些构件单独制作出模具,通过这些模具加工出紫砂构件,工艺师再把它们按设计意图自由组合拼接,就可以创作出个性化紫砂壶。最常见的如的子,通常一种形状的的子可以搭配在多种壶型之上。再如,在同一壶型上装饰不同艺术家的字画作品,或同一字画作品装饰在不同壶型上,用数控加工就可以实现。当然,字画装饰也可以不用模具来实现,阴刻装饰通过数控雕刻机在紫砂壶坯上或烧好的壶体上直接刻绘,也可以实现。可见,通过数控加工技术制作出的模具在紫砂制作中的灵活性足够强。

3 结语

数码技术介入的紫砂壶制作,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模具这个载体实现的,经过设计师的数码模型设计,通过数控机械设备制作模具,再由传统紫砂工艺师进行手工拼接和修型,最后烧制完成紫砂壶的制作。这个过程中,紫砂工艺师是核心,传统手工工艺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大大提升。在不影响紫砂壶审美特征和实用特征的情况下,还能充分体现设计师、艺术家、紫砂制作者的设计思想,所以本成果对紫砂从业者来说,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 周云龙.论紫砂壶的多变造型——圆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Z1).

[2] 周姣.浅谈紫砂壶的造型设计[J].佛山陶瓷,2015(02).

猜你喜欢
数码紫砂模具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擦擦模具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