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学习能力研究

2018-07-24 05:56蒋利君
读写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小学美术

蒋利君

摘 要 在义务教学阶段,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关键作用。而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思维是学习能力的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和发现。那么在小学美术小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本文分析了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路径和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美术;问题意识;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140-0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能量。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上,还体现在动手上。在教学中,无论绘画课,还是手工课,甚至欣赏课都应该让学生动脑又动手。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在美术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着手于看,欣赏,更多应该着手于为什么这么做,这么画,给学生留足时间、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大胆地想、问、实践。从而在问题意识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在任教小学美术教育的这几年中,我发现一个“怪“现象: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大多敢问个“为什么”,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到了中、高年级,学生似乎变得少年老成,金口难开。这其实是患了“问题意识缺乏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提出问题,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教材权威的慑服。统一的教材被大部分老師当作金科玉律,进而灌输给学生,比如在欣赏课中,对一幅画的欣赏总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说,好或者不好好像只有一种标准,学生面对“无可置疑的东西”早已驯服,没有什么问题,也不敢有什么问题,否则会被认为“无知”或“叛逆”。然而,欣赏课应该是一种开放的课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角度,那些风格迥异,辨识度极高的画作难道不是因为和原来的有不同有差异才突出的吗?对美的欣赏和评价难道不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吗?

(二)应试教育的遏制。由于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一贯奉行“一卷定乾坤”,而应试教育更多关注的是纯记忆的知识,所谓的能力,说到底就是绘画的方法和技巧。在“高考美术培训”中,学生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自己的风格。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期望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学生勤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考试出人头地。功利化的教育关注的是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问题的提出,遏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而小学美术并没有高考压力,应该从功利教学的目标中分离出来,更应该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在“看”中质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获得“发现”,在此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学习知识。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展示一些相关的大师作品或同龄孩子的作品给学生欣赏。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去发现问题。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欣赏能力。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重在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让他们以个性独特的来描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们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者特有的魅力。

上课时,利用直观教具导入和直观演示等形式,我在讲《红色的画》这课教学时,从欣赏感知入手,先欣赏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再通过学生的观察进行质疑什么是以红色为主画的画?带着问题进行辨别哪幅是红色的画,这是自我探究的过程,最后我又选择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童话故事插图和小朋友的画,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自然地认识到:红色的画就是以红颜色为主调的画。

(二)在“想”中解决问题,提升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前提必须要让学生动脑想,想出自己不解的问题,想出解决的方法。我在美术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老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在美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设机会,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然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家共同参与探究学习,共同进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地卷入到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画”中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上,还体现在动手上。美术学科尤其如此。美术课探究结果的表达以作品展示为主,学生的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更通过动手操作的作品来表现。学生自己动手画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我在教学中,无论绘画课,还是手工课,甚至欣赏课都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所以,探究性学习所达到的目的是手脑并用,协调发展的结果。只有动手又动脑,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

参考文献:

[1]许亚利.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J].人间,2015,195(36):132-133.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小学美术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