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2018-07-24 05:56侯红秀
读写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新农村留守儿童

侯红秀

摘 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防,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造成了其产生。近些年来伴随着党和国家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经验总结,这一儿童群体也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并得到一定关注,而较为显著的变化则是留守儿童群体的年龄结构。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处于新型农村建设战略发展大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关键詞 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182-01

随着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开始大幅提高,农业比例趋于优化,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农民,开始离开家乡进入城市,成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而与此同时,由于原定户籍政策、教育政策无法及时跟进以及诸多其他原因,导致许多儿童无法跟随父母一起进入城市,大部分在少年阶段离开了父母,留在原来的农村户籍所在地生活成长,久而久之,这类儿童就会构成留守于原生农村的群体。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我国当下社会上的农村留守儿童体积数量已经相当巨大,根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测算,目前中国总共存在着约六千一百多万留守于农村的儿童群体,这个数字占我国农村儿童人口总数的37.7%。留守儿童群体所占比例偏高,基数众多,再加上其自身形成原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留守儿童群体在少年时期的成长教育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其现状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和改变事不宜迟。

二、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上的普遍问题

目前正处在新农村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十分迫切和必要的问题就是加强和解决剩余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健全问题。

(一)被委托人教育观念落后。因为父母中一方甚至双方不在孩子身边,导致这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抚养权和教育责任主要是由被委托人承担的。现实情况是,在被委托人中相当大部分都是与儿童隔代的长辈。对待留守儿童在少年阶段产生的成长问题更多采取了顺从甚至是溺爱的方式,这种解决办法非常不利于留守农村的少年儿童在这一黄金成长期的三观与人格的培养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缺失。根据调查数据,六到十二岁的留守儿童占总数的55%,不难看出小学教育适龄儿童所占比例最大,同时这一数字也表明留守儿童数量大幅增长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情况。农村留守儿童在精神上没有及时接受到来自父母双亲的正确引导,而且大部分在外务工的父母只重视物质需求的补偿,忽视了孩子情感世界的充实,现如今在最常见的亲子交流方式中,父母通常询问成绩和基本生活起居等,极少有情感交流。这些父母对于孩子少年时期的成长过程无能为力,再加上与孩子长期分离,导致孩子在内心情感方面受到冷落。父母监护和亲情融入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学校教育也存在问题。中西部省份的农村地区学校作为适龄儿童的教育承担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对少年时期的教育需求,同时也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于农村的少年儿童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在农村,针对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观念落后、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开展农村学校教育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善农村传统教育观念。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民现代化,农村教育观念的革新和成人教育的落实开展则显得尤为必要,优化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用科教兴农打破“读书无用论”,用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快乐成长,鼓励留守儿童委托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早日拔除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促进科技创新发明。在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省份偏远农村地区要努力改善人文环境,省内各级政府和村委会共同发力,在整个农村形成一种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培养健康爱好,形成乐观的人格,切实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二)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问题首先要加强监护人和委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父母家人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价值观念、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形成的首要因素,教育部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妇联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定期进行心理素质培训,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重要角色。学校也可以配合着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使全社会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完善情感交流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拥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教育工作经验素质以及具有较好心理咨询专业能力的大学生,到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地区支教。

(三)加强学校教育功能。普遍实行农村留守儿童核实制度,有关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应该将父母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进行统计,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由班主任配合学校相关工作小组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动态跟踪管理,以便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开展特色活动,给留守儿童一片天地。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当地政府理应在新农村战略发展中,考虑到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支持、引导并鼓励农村当地有一定文化素质,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创立私立学校,由教育部门组织有必要的定期学习。

四、结束语

要从根本上处理这些问题并使之得到妥善解决很不容易,这就必须要在新型农村发展战略中,尽可能增加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劳动力服务行业的输入地与输出地的一起努力,不断高度契合淳朴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家庭教育功能,净化农村居住环境,调整诸多因素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氛围。

参考文献:

[1]郑小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8,140(5):293-294.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新农村留守儿童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