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2018-07-24 05:56熊思
读写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数感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熊思

摘 要 数感教学是现代新目标教学下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向,它的培养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更复杂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的数感培养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快速锻炼,提升学生思维反应的有效性,以达到在更短的时间内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而本文探讨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数感的建立。

关键词 数感;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学科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151-01

培养学科的核心素质教学是现代教学的目标所在,而在数学培养中,培养数感教学就是现代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所谓“数感”,可以和语言学习中的“语感”相对应,即是一种不需要在脑袋中进行深度思考即能快速反应的解题方法,它更像是一种直觉,然而这种直觉的建立是依赖于长期的解答所得到的一种解题经验的构造。而如下就给出几方面的数感培养的教学方案实现的策略:

一、重视方法教育,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现代新目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向就是注重对于学习方法的教育,这和培养数感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在层次关系上,数感可看作一种更加高级的,潜意识的数学解答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方法上,数感的培养可以参考数学基础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基础的学习方法中得到经验总结,培养对于数字的敏感性,从而逐步完成对于数感的培养。

比如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有这样一类问题,“甲乙相加等于20,乙丙相加等于30,甲丙相加等于25,分别求甲乙丙的大小”,这在小学中年级中算相对较难的题目,在具体的阐述中,甲乙丙可能会阐述为鸡鸭鹅,也可能會阐述为三个班级等等,但是无论甲乙丙如何变,这类题目的解题思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在数感的培养目标上,虽然不需要学生一眼答出最终结果,但是至少要让学生明白,这类题目解答的先决条件首先需要三个三元一次方程,通过逐渐消元完成最各个量的解答,在“数感”培养的更高级的要求上,学生会明白,需要解决有多少个未知数的方程,就需要多少个不同的方程,虽然学生不一定懂得其内在的深层的关系,但是这样的思想意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题目是否可解以及解题的方向所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这就是所谓的数感的培养。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感培养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让学习切实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印象,这是培养数感的一条快捷的途径。

在当下的教育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数学的生活化,这在数学应用题中的体现最为明显,以小学中年级圈地问题的演变来看即可略见一斑,在最初的教学中,题目的阐述方式为,“已知有两段长16厘米的线段,将它们分别围成正方形和圆形,问哪个面积更大”,这样的题目表达虽然看上去很数学化,但是学生很难理解到这样的问题在实际中有什么意义,所以解答的兴趣就不是太高,而后来将线段换为篱笆,将面积换为得到的地皮大小,就显得更加贴近实际,如今,一个较为简洁的提问甚至不指明到底圈成正方形还是圆形又或者是其它什么图形,仅仅提问“16米长的篱笆,如何可以圈出更大面积的地皮?”这样的提问虽然看上去没有方向,但是却是高度还原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样的问题解决中,学生就会形成这样的数感,“在固定周长的图形中,圆形具有最大的面积”,这样的思路在以后的研发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得到的数感,可以让学生有更深的印象,同时又能更加便捷地完成对于生活实际的应用反馈,这是数感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以合理的教学安排完成数感的培养,注重数学活动的开展

小学数学课程是一种源于实际而又高于实际的教学,其中贴近生活化的教学是对实际的还原,这是现代教育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提出的新目标要求,但是考虑到数学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实现,所以注重教学的效率,保证不仅要完成对于数感的培养,还要实现高效的培养,有序的培养,这就需要合理的教学安排来实现,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辅助实现。

在教学安排上,要注重对学生的总结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各个知识点,采取由浅入深的关联性教学,是培养“数感”的重要举措,在该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所在,对于每一个问题的探究教学深入挖掘,了解其意义所在,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关联性的教学系统,从而完成对于小学生的“数感”的培养。

在小学的高年级的数学探究活动中,可以开始普及对于无尽思想的探究,比如在小学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听过高斯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于1到100的累加,这个问题在小学二年级刚刚学会了数学加减时,很多学生就已经有了体会,但是将该问题升华,逐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学会用未知数来代替无尽项的表达,这是一种数学思想的培养,它对于数感的深度形成有很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很多教师都认为,等差求和公式不应当是小学阶段的内容并未将其升华,实际上,在小学四年级学会了未知数解方程的思想后,有了以未知数代替已知数的思想后,该公式在理解难度上对于小学生就已经能够接受,只要教师不做更深入的计算和理解的要求,学会用逐步推进的活动方式简化学生对于抽象公式的理解,利用数学思想的提炼过程来培养数感,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培养方案,这非常值得教师尝试。

参考文献:

[1]饶建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106.

[2]闫久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86-186.

[3]沙海华.课堂内外学数感启蒙开智促发展——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3(12):96.

猜你喜欢
数感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