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活动在阅读教学中的三重境界

2018-07-25 17:39那小红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史铁生儿子生命

那小红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阅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言语材料的感受活动。“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的实施建议中也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恰当的情感体验活动既可以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切入口,又可以是学生 “一览众山小” 后走出文本的输出口。从走进文本到走出文本的过程中,情感体验活动可以分为三重境界,下面就以本人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为例来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调动情感体验,唤起情感共鸣

不能感同身受,就难以真切地理解。但很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非所有读者都亲身体验过,更何况中学生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阅历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教师联系现实生活,营造适宜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同理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因此调动情感体验,唤起情感共鸣是情感体验活动的第一重境界,这样的活动通常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

【教学环节——导入】

大屏幕出示史铁生儿时照片。

师: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出生在北京,小学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附中,很快成为了清华附中整个年级公认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顶尖学生。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样的孩子长到二十几岁,他的生活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他可能会在一所很好的大学里学习,将来还可能会成为栋梁之材。

生:他可能生活得很幸福,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生:也许他经过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成为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师:如果生活能按预期的轨道顺利向前,一切会像大家设想得那么美好,可现实有时却很残酷,他初中毕业后就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国家取消了高考,他和很多青年一样到农村插队落户,他来到陕西延安,做起了放牛的饲养员。(屏幕出示史铁生插队放牛的图片。)

师:一次放牛途中他被大雨淋了,患上了脊髓炎,从此一病不起,后来回到北京治疗。就在他二十一岁那年,医生告诉他,此生他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他就是史铁生。

这个导入环节通过为少年时品学兼优的史铁生设想未来的方式,使学生成为作者人生的参与者,然后在与残酷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一位优秀青年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打击内心会经历的痛苦挣扎。这样从教学的一开始,教师便牢牢抓住了情感体验这个切入口,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史铁生的生活轨迹,让他们设身处地感受史铁生的痛苦,理解文中作者所表现出的暴躁与绝望,为后文理解母爱、作者的愧疚与怀念之情奠定情感基础。

二、加深情感体验,深入理解文本

通过课前预习阶段的自主阅读,学生会对文章形成一定的感受和认识。但语文课上的情感体验活动,绝不仅是重复已有的情感体验,而应是通过加深情感体验,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这是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活动的第二重境界。

【教学环节——读懂母爱】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关注母亲悄悄地躲起来守护暴怒的儿子,母亲要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母亲临终前说的话等细节,体会出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当一名学生分析母亲劝儿子要好好儿活这一细节时,老师加入了如下的情感体验活动。)

师:此前每當儿子发脾气时,母亲都是悄悄地躲出去,这一次母亲为什么会有“扑”“抓”这样如此强烈的反应?

生:这一次母亲从儿子的话里听出了儿子有了轻生的念头。母亲特别着急,她不想失去儿子。

师:母亲想要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想要抓住的是儿子的生命,她希望儿子能“好好儿活下去”。母亲是“忍住哭声”说的这番话,请大家结合上下文,联系母亲当时的处境,说说母亲那时有没有哭的理由?(学生思考并分析理由。)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母亲有太多哭泣的理由,那现在我们给这位伟大的母亲一个宣泄自己内心痛苦的机会,请同学们把你们找到的理由用“我真想大哭一场啊,我 。”的句式表达出来。

生:我真想大哭一场啊,我的儿子年纪轻轻就瘫痪了,他将来可怎么办啊!

生:我真想大哭一场啊,我的儿子受了那么大的打击,现在竟然不想活了。

生:我真想大哭一场啊,我已经到了癌症晚期,我死后我的瘫痪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可怎么办啊!

…………

师:母亲有太多的理由可以大哭一场,因为她心里“苦”啊!但是她没有哭,她为什么没有哭呢?请同学们用“我不能哭啊,我 。”的句式把母亲没有哭的理由说出来。

生:我不能哭啊,我的儿子要是看到我哭,他会更加难过,他就可能活不下去了。

生:我不能哭啊,我不能让儿子知道我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他再也经受不了打击了。

生:我不能哭啊,我要好好照顾我的儿子和女儿。

…………

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理由,其中有一个共同的词就是“儿子”,母亲为了儿子不能哭,所以她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忍”!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大家读一下。(屏幕出示: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师:“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所以,为了让儿子走向自己的幸福,她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好好儿活”的呢?

生:我认为就是坚强地活下去,乐观地活下去。

生:好好儿活就是希望儿子勇敢地活下去,并且有所作为,活出自己的价值。

师:是啊,母亲不仅希望儿子活下去,而且还希望儿子活得精彩,活出幸福。 通过刚才我们分析母亲劝说儿子这一处细节,大家读懂了这是一份怎样的母爱?

生:这是一份坚强的母爱。

生:这是一份隐忍的母爱。

…………

【教学环节——读懂怀念】

此前学生已经完成对菊花寓意的理解。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明白了那满园菊花就是母亲对儿子的嘱托和期望。可是儿子当初并不懂得母亲的心意,一次次拒绝了母亲。七年后,当儿子明白这一切时,内心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非常内疚,悔恨自己当初没有理解母亲。

生:感到后悔,母亲病得很严重,但自己却没有去关心照顾母亲。

生:作者会非常感激母亲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更加怀念母亲。

师:对于这样一次迟来的看花之行,儿子内心一定会是五味杂陈,有许多话想要对母亲倾述,请同学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儿子的心声。

(屏幕显示:

如果将此次看花当作“还愿”,“我”会对母亲说: 。

如果将此次看花当作“告慰”,“我”会对母亲说: 。

如果将此次看花当作“怀念”,“我”会对母亲说: 。

如果将此次看花当作“忏悔”,“我”会对母亲说: 。)

师:儿子有太多的话,想对母亲诉说,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请同学们读读文中这两句话,体会作者的情感。(屏幕显示: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师:作者在《有关庙的回忆》中这样写到: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师:儿子在梦里念着母亲,在文字中书写母亲。在母亲病逝七年后,儿子写下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为什么不叫“怀念我的母亲”,不叫“秋天里的怀念”,而取名“秋天的怀念”呢?

…………

入情不等于理解,阅读教学要从感知情感的外部形态上升到理解感悟情感的内在意义。因此,在读懂母爱,读懂怀念两个教学环节中,我充分发挥了情感这个杠杆作用。其中用补全母亲内心独白的方式,让学生站在母亲的角度,体会这份母爱中所饱含的坚韧与睿智,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般的舐犊之情,而是隐忍着自己的痛苦要向儿子传递生命的意义。而体会作者内心復杂情感部分,又让学生变身为作者,去感受作者的愧疚、悔恨、感恩、怀念之情。理解了作者在思想走向成熟后,写作此文,既是怀念母亲,怀念母亲所给予他的生命的意义,更是对自己生命和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次祭奠。这样的情感体验活动,既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也是将理解化为表达的输出过程。

三、升华情感体验,领悟生命意义

情感体验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跳出文章本身,获得对自身生命成长有益的感悟,丰盈自己的生命体验,拓宽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视野,加深对生命意义的领悟。语文课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功能,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语文教师借助阅读文本,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和作者的灵魂深处,由品读文本到品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环节——读懂人生】

师:史铁生一生疾病缠身,瘫痪后他又患上了肾病,后来发展到尿毒症,依靠每周三次的透析维持生命。但母亲那句“好好儿活”给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他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屏幕展示史铁生文学创作成果。)

师:“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阅读他的这些作品,我们会从中获得生命的启示。

2010年12月31日,59岁的史铁生突发脑溢血在北京病逝,遵照他的遗愿,他的脊椎和大脑捐做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了有需要的患者。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那是因为他领悟的生命的意义。

从史铁生的人生中,同学们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

…………

作者史铁生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大书,这样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的时候不应错过。本节课我把史铁生的人生经历用于课的首尾,开头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快速进入阅读状态。结尾是要引发学生对人应该怎样好好活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同时激发学生对史铁生其他作品的阅读欲望。这样实现了读一文,识一人,看群文的阅读教学理念,也是落实新教材所倡导的1+x的阅读理念。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

猜你喜欢
史铁生儿子生命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史铁生:心魂之思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