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早期进食的临床观察

2018-07-26 06:32匡铭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转氨酶肝功能血浆

匡铭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近些年来,在我国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腹腔镜技术显著提高,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领域当中,而且发展迅猛[1]。现阶段,腹腔镜肝切除术相关报道不断增多,但是在进食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院肝胆外科接收的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患者早期进食状况进行观察,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86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肝脏外科接收的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2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龄值是74岁,最小年龄值是24岁,均龄值数是(46.88±3.46)岁;研究组46例中,有33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龄值是75岁,最小年龄值是25岁,均龄值数是(47.03±3.62)岁,组间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差异较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86例患者中,有20例左半肝患者,45例左外叶患者,21例肝脏边缘患者;此外,61例肝脏肿瘤患者,27例结石患者。入组标准:①病变局限于肝左叶、左外叶或肝脏边缘、位置表浅;与第一、第二肝门的解剖结构边界清楚;②患者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A 级,评估肝储备功能良好;③可以耐受腹腔镜肝切除术;④愿意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⑤本次研究所选人员均在自愿的前提下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⑥此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有腹腔镜手术禁忌证;②大范围肝切除;③预计手术时间长;④术中需要全肝血流阻断;⑤中途选择退出患者;⑥拒绝参与本次试验患者;⑦重大心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⑧伴有心脏、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患者;⑨伴有肢体、言语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术前均不置鼻胃管。

1.2 方法

1.2.1 研究组该组患者在腹腔镜肝切除术待麻醉清醒后6小时开始饮水,每次30~50ml,2~3小时饮水1次,第1天进流食,总量500ml,第2日进半流食,总量1000ml~1500ml[2],第3日进半流食或软食,总量2000~2500ml,停输液,少食多餐,每日3~6次,进食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的食物,一般进食米汤、稀饭、蛋汤、肉沫汤、菜汤、藕粉等[3],根据进食情况,可补充肠内营养制剂,分多次口服,其余所需热量、电解质由外周静脉输液补充[4]。对患者身体各项指标进行密切观察,避免患者引发其他疾病,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5]。

1.2.2 对照组该组患者在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至肛门排气后进食,进食情况同观察组,进食期间,加强观察,如有恶心呕吐或腹胀不适则应暂停进食,待症状缓解后少量饮水,逐渐恢复饮食[6]。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以及肝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并记录具体数值。术后各项指标包括:医疗费用、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时间越少表示恢复效果越好。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谷丙转氨酸以及谷草转氨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s),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是率(%),检验值分别是t和χ2,组间比较经P值判断,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

研究组医疗费用、住院天数、早期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分别是(3.01±0.23)、(6.15±1.26)、(24.01±2.63)、(24.63±2.41)和(24.11±2.39),对照组分别是(3.89±0.13)、(9.87±1.54)、(48.96±1.56)、(70.56±3.15)和(48.96±3.06),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

2.2 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状况

研究组血浆白蛋白以及血浆总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更高,而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果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s)

研究组(n=46) 对照组(n=40)t_P医疗费用(万元) 3.01±0.23 3.89±0.13 21.398 0.000住院天数(天) 6.15±1.26 9.87±1.54 12.317 0.000早期下床活动时间(h) 24.01±2.63 48.96±1.56 52.483 0.000首次进食时间(h) 24.63±2.41 70.56±3.15 76.470 0.000 肛门排气时间(h) 24.11±2.39 48.96±3.06 43.233_0.000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状况对比表(±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状况对比表(±s)

研究组(n =46) 对照组(n=40)t_P血浆白蛋白(g/L) 35.86±6.11 29.56±5.68 4.927 0.000血浆总蛋白(g/L) 66.79±8.15 59.63±7.44 4.231 0.000谷草转氨酶(U/L) 49.85±21.08 76.58±39.58 3.979 0.000_谷丙转氨酶(U/L) 63.28±20.56 86.45±38.63 3.5 35_0.001

3.讨论

同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腹腔镜切口小,而且具有较小的损伤[7],手术结束后,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2)手术结束后,疼痛程度轻,可帮助患者及早活动,缩短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8];(3)结束手术后,免疫功能损害程度较短,为术后其它辅助治疗奠定了基础。

腹腔镜肝切除术后,不会对胃肠道功能以及结构造成损伤,及早进食有助于应激状态以负氮平衡呈现出来,与此同时,通过食管、胃以及咽等机械刺激,促进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况,加强了胃肠运动反射性强度,释放了刺激胃肠道激素,通过体液因素加快了小肠蠕动速度和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9]。除此之外,手术过程中,不需要放置胃管,患者可以及早下床活动,加快了胃肠蠕动恢复速度。

早期进食主要是降低机体高分解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减少炎症分子释放、促进合成代谢和机体恢复,维护肠粘膜屏障及免疫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10]。早期进食也有助于门静脉系统血液循环速度的加快,确保营养物质中的营养因子快速进入到肝脏当中,修补肝功能;快速分泌胃肠道激素有助于肝脏的再生,及早恢复肝功能[11]。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医疗费用、住院天数、早期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分别是(3.01±0.23)、(6.15±1.26)、(24.01±2.63)、(24.63±2.41)和(24.11±2.39),对照组分别是(3.89±0.13)、(9.87±1.54)、(48.96±1.56)、(70.56±3.15)和(48.96±3.06),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早期进食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加快肠胃蠕动速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研究组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水平、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分别是(35.86±6.11)、(66.79±8.15)、(49.85±21.08) 和(63.28±20.56), 对照组分别是(29.56±5.68)、(59.63±7.44)、(76.58±39.58)和(86.45±38.63),研究组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更高,而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由此可见,术后及早进食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早期进食,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蠕动状况,改善患者肝功能,缩短了住院天数、早期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节约医疗费用。值得临床领域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转氨酶肝功能血浆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