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T法与酶速率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比较

2018-07-26 06:33刘继敏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检测时间心梗敏感性

刘继敏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卫生院 湖北 武汉 430300)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81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5例,年龄37~74岁,均龄(65.20±5.63)岁。上述患者中有49例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确诊患有急性心梗,另32例为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8例冠心病,14例原发性高血压。

1.2 方法

81例患者入院后分别抽取其2份静脉血3ml,进行CK-MB、Myo、CTnT检测。

(1)一份血样本进行POCT检测:采用深圳市雷诺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LP-100/120胶体金试纸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盒,行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即在检测卡加样孔内垂直加入3滴血样本,静置15min后将检测卡放入分析仪中,读出结果。阳性诊断标准:肌红蛋白≥80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5ng/ml、肌钙蛋白>0.03ng/ml。

(2)另一份血样本行酶速率法: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的TBA-120FR 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并行酶偶联速率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若肌红蛋白>100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5ng/ml、肌钙蛋白>0.15ng/ml则可判断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检测方法的检测时间;(2)比较两组检测方法检测CK-MB、Myo、CTnT水平的差异;(3)分析两种方法诊断急性心梗的敏感性和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表示,经χ2检验;计量数据用(±s)来表示,经t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明显。

2.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时间比较

POCT法检测时间(23.16±3.82)min,较酶速率法的(93.01±11.14)min明显缩短(t=53.384,P=0.000)。

2.2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比较

POCT法与酶速率法检测的CK-MB、Myo、CTnT水平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比较(ng/ml)

2.3 两种方法诊断急性心梗的敏感性、特异度比较

POCT法诊断急性心梗的特异度较酶速率法明显升高,但其敏感性显著低于酶速率法(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诊断急性心梗的敏感性、特异度比较

3.讨论

现有大量的研究证实[1],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是临床早期诊断急性心梗的主要方法,对提高救治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急性心梗属于一种急危重病,其治疗具有严格的时间窗,故临床需要一个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系统。POCT法为床旁即时检测技术,医护人员在患者的治疗现场或床旁就可快速完成血样本采集和检测,免除了送检以及实验室处理血样本的复杂过程,让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检测结果,大大缩短了病患等待治疗的时间[2]。本研究将POCT法应用于心肌标志物检测中,并与实验室的酶速率法作对比,结果发现,POCT法与酶速率法检测CK-MB、Myo、CTnT水平的差异不显著,但POCT法检测时间较酶速率法明显缩短,且POCT法诊断急性心梗的特异度较酶速率法明显升高,但其敏感性显著低于酶速率法,表明了POCT法检测心肌标志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有文献报道[3],POCT法检测心肌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费用高、最好由专业的检验人员进行操作、具有免疫层析法方法学上固有的局限性等,故POCT法只能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心梗的辅助手段,不可完全替代检验科的仪器酶法检测方法。对于较高浓度的标本,应该使用仪器稀释法更为精确。

综上,POCT法与酶速率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基本一致,且POCT法特异性较高,检测时间短,对医院门急诊、病房床旁急性心梗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检测时间心梗敏感性
心梗猛于虎
对两种细菌鉴定法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ABL90血气分析仪在急诊科的应用研究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不同检测时长对粉煤灰砌块放射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