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健康教育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8-07-26 06:33陈玉宝蔡娟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程序化肺动脉出院

陈玉宝 蔡娟 (通讯作者)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6)

(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6)

肺动脉高压的特征在于肺动脉压增高和肺血管阻力增加。临床除了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外,还需要稳定病人的心理情绪,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积极促进患者康复[1]。为了通过有效的心理减压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因素,我们针对患者情况采取了程序化健康教育措施,如下所述。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将17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85)。两组入选病例均符合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2]。观察组中男39例,女46例,平均年龄(39.94±3.53)岁;体质量(59.47±3.46)kg。对照组中男36例,女49例,平均年龄(40.05±5.15)岁;体质量(59.09±4.74)kg。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没有进行程序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采取以下程序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1)制定教育计划:通过制订“教育-评价-反馈”教育计划,实现对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意见进行及时反馈,以进一步加强改善。(2)教育实施方式:采用一对一教育结合集体教育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次30分钟左右,以了解患者具体需求,使其了解疾病特点。(3)健康教育实施内容:①强化患者心理咨询,积极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摆脱消极思想的影响,保持平常心,提高自制力;②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除烟酒,适度运动,合理均衡饮食,使其不良生活习惯发生转变;③引导病人树立正确的观念,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纠正患者在疾病认知方面的误区。

1.3 效果评估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3,4]。比较两组间干预前后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以P<0.05为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观察组出院时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惠者入院时和出院时SAS、SDS评分的变化( ±s,分)

表1 两组惠者入院时和出院时SAS、SDS评分的变化(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本组入院时比较,# P<0.01。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85) 对照组(n=85)SAS 入院时 59.62±6.32 59.37±5.87出院时 41.86±3.81*# 52.17±4.32# SDS 入院时 61.32±6.27 60.88±6.81 出院时 43.73±4.06*# 54.32±4.17#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价值的教育活动。程序健康教育是以临床治疗程序为基础进行患者的健康教育,目的是使患者自觉地采取健康的行为来保持和促进个人健康。程序化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内容可不断强化患者的遵医意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特点,通过进行心理咨询、一对一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改变一般传统教育理念,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健康教育理念,及时了解患者的日常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相互沟通,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同时保障健康教育计划能得到合理补充和修订[5]。在本研究结果中可见,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的评分(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可见,程序化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缓解患者因自身疾病引起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和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并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程序化肺动脉出院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