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

2018-07-27 10:09侯嘉茵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准备金率供应量准备金

侯嘉茵

近年来,外汇占款持续攀升,信贷增速明显,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然而,从实践运用情况来看,该货币工具在使用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在论述存款准备金政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实证的方式探究准备存款金调整和国内经济现况的关系,随后剖析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单位为确保有充足资金进行支付和清算而储存在央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占资产总额的比值即为存款准备金率,该数值由央行制定。最初制定存款准备金主要是为了确保银行支付与清算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随后逐步转变为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并得到广泛运用。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特征

存款准备金作为一种政策工具,近年来得到央行的多次运用,通过该工具,能够从宏观层面管控金融机构信贷总额,控制货币供应量,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央行改变准备金率后,在短时间内货币供应量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该工具的优点在于对所有金融机构发挥相同的作用,并且不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其中,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将会波及整个金融市场,对货币供应量造成巨大影响,若调整不合理,将直接扰乱国内经济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也会对部分银行带来流动性风险。

根据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来看,反映出三个特征,一是准备金率相对较高;二是调整高频率,小幅度;三是逆周期预期引导特征显著。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和M2实证分析

(一)理论基础及数据

通过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的数据建模,调整存款准备金与国内经济现况是否相匹配。建模如下:

M2 =c+β×l/r

式中:

M2——历年货币供应量

r-存款准备金率

β——-基础存款

c——常数项

根据模型可看出,M2和r呈负相关,且存在双曲线对应关系。将数据代入模型,数据如表1。

(二)模型回归及检验结果

通過计算,得出以下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可看出,M2与r间并未呈预期的单一双曲线负相关关系,而是表现为螺旋上升双曲线负相关。近年来,央行将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管控货币供应量的关键措施,然而根据实际结果来看,央行对此方面的管控没有达到预期数值,实际效果与预期也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呈正相关,但同时,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为货币供应量,二者之间存在冲突,表明准备金率调整存在一定问题。

三、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从根本上调控货币供应量

根据我国货币政策内容,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为确保经济体系的高效发展,央行通常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此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有效管控。货币供应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S<\sub>——货币供应量

MB<\sub>——基础货币

m——货币乘数

RC<\sub>——现金存款

RD<\su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REB<\sub>——超额准备金率

根据上式可看出,货币供应量主要取决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央行修正准备金率后,货币乘数会出现相应的改变,从而能够管控货币供应量。而基础货币是否能够被改变,主要与其投放方式有关,若为主动投放,则可控,若为被动投放,则不可控。自2003年开始,受贸易顺差和汇率增高的影响,使得大量外资流入境内,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形式转变为外汇存款。加上我国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且发展前景良好,拥有巨大商机,吸引一大批境外投资者前来投资,在此背景下,使得基础货币依然以被动的形式持续攀升,若不对此进行一定的管控,存款准备金的效用会被严重削弱。

(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不合理

2004年4月25日,央行颁布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根据该制度的内容,依据金融结构的资本存量、质量等指标设定不同的准备金率。在该制度下,金融机构的资金越多,不良贷款越少,则准备金率就越低。若金融机构资金充足,则不良贷款率并不会对货币供应量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该制度应当将重心放在金融机构对货币供应量影响方面。

(三)无法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

长久以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都是顺差状态,加上我国本身的结售汇机制,外汇占款逐年攀升,再加上汇率不断提高,导致我国出现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尽管可使用准备金率进行对冲,削弱该问题的负面影响,但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不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对策

(一)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要完善此方面的制度,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细分征收对象,在2004年,央行颁布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本意是推动上商业银行发展,然而实际操作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二是调整适用范围,相比西方国家,我国金融市场各方面的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加上国内金融市场呈二元结构,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潜在金融市场,通过该市场,能够逃避法律漏洞以及监管,从而会扰乱市场秩序,阻碍金融市场正常发展。

(二)推进价格型政策工具改革

央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有效管控,并改变货币价格。然而,央行在调整利率时,准备金率发挥的功能会被弱化。尽管国内目前构建了基于市场的利率体系,然而并未达到完全利率市场化,在此情况下,利率指标很容易出现失真的情况,从而导致货币政策发挥的实际效用与预期存在偏差,基于此,我国应当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另外,因为贸易顺差和结售汇制度的影响,使得我国存在货币流动性过程的问题,尽管可利用基础货币对冲外汇,但会使得准备金率的效用被大幅弱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汇率机制,推动货币汇率双向浮动。

(三)综合运用多种政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在现有阶段,我国依然需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然而,若仅有一种政策,则很难达到预期调控效果,因此,可采用货币与财政等多项政策,共同进行调控。譬如,为降低货币供应量,一方面,可加大存款准备金率,另一方面,提高再贴现率与市场业务卖出债券。除此之外,央行还需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货币政策,以此保障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在未来的运用中,应当注意与其他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政策的效用。长期来看,准备金率调控职能将会被不断弱化,银行应当尽快构建健全货币政策体系,结合多种金融制度与政策工具,约束货币供应增长,增强利率调整的有效性。本文针对现有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对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作出微薄贡献。

猜你喜欢
准备金率供应量准备金
成都推出研发准备金补助
货币供应量 (年底余额)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
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