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养成

2018-07-28 11:18王琪张敏
神州·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王琪 张敏

摘要: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国际形势下,各行各业对于技能型人才道德素质的要求有了普遍的提升,要求强化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心理素质的教育力度。基于此教育理念的新要求,本文首先分析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社会价值所在,接着立足于此深入论述可用于全面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期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道德素质;三纲八目

引言:

历经千年的沧桑磨难之后,中华民族依然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挺立著文明古国的不屈脊梁,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对于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这已经成为了培育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与创新的厚重文化土壤。由此,在现代高校中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培养与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新时代价值,这要求我们全面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可用于开展德育教育的元素。

一、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社会价值

经过无数专家学者以及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验证,在高校校园大力推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逐步养成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结合建设中国梦的社会背景来看,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为赋予大学生精神支撑的发展动力,鼓舞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过程中,主动接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文化熏陶,承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复兴责任,最终为中国梦的伟大复兴提供建设人才层面的保障[1]。同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类和之,天人合一”等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的养成,利于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对于建设国家、建设社会的雄伟力量与雄厚信心,从而怀着博大的包容心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二、浅析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实践途径

(一)借助仁爱思想培养大学生理性情感

仁爱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理论内核,始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为经典的部分,思想核心在于一个“仁”字,内涵或被诠释为“仁者爱人”思想,或被诠释为“克己复礼”思想,但都能够起到德育教化的作用。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发展,大学生在无形中总是会受到网络游戏以及网页新闻的诱惑,最终很可能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导致正常的学业被荒废。由此,可以借助仁爱思想所强调的爱国主义伟大理想,引导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底线,充分了解“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思想内涵,感悟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为个人成长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养成一颗报效社会、回报国家的“仁”爱之心,使得大学生能够站在时代发展的宏观角度,看清自己的未来,逐步以理性情感指导行为实践。

(二)借助三纲八目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书”之一,著作《大学》的伟大贡献之一,莫过于总结出了具有人生理想信念指导意义的“三纲八目”思想理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条准则构成了“三纲”,而同样出自《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准则又构成了一套“八目”思想理论,形成了从个人价值观念到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理论体系[2]。对于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必以理想信念的塑造为先,不断实现个人小我的“修身”突破,再逐步站在国家发展、时代发展的格局上,放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塑造“齐家”、“治国”的远大理想信念,以便促使自己向着理想的目标投入不懈的努力,实现个人道德品性的端正和突破,实现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和谐统一。

(三)借助诗词经典培养大学生舍利取义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向提倡公平正义,强调要将公平正义放在个人私利之前,追求无私奉献的理想价值观,所以才会源源不断涌现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之类,以公平正义作为基本内涵的思想理论。借助公而忘私引导大学生养成舍利取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促使大学生不断实现个人精神思想的升华,更妥善的处理好公利和私利之间的关系,养成站在全局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不断为自己树立能够实现思想内涵以及精神品质生化的精神追求。借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忧国忘家,捐躯济难”或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词经典,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最终树立勇于承担责任的国家未来建设者的社会责任感,响应中国梦伟大复兴的号召。

(四)借助中庸思想培养大学生包容胸怀

中庸思想所富含的哲学思想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广泛探讨的热点话题,在孔子看来中庸思想应当被视为道德品格标准的思想理论。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适合运用中庸思想作为调节的事情会有很多,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抑或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一不体现着将事物一分为二中和看待的哲学内涵,能够促进大学生养成修身养性的习惯,遇到事情本着中庸思想对待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巧妙化解矛盾冲突,养成本我强大的包容胸怀。同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能够帮助大学生“吾日三省吾身”,交到能够帮助自己成长发展的良师益友,积极促进个人能力价值的提升。如此,能够教化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谨言慎行的习惯,掌握事件的决策原则,从而在保证个人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养成为人处世的道德原则以及宽广的包容胸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校园的思想道德教学环节当中,大力宣传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确具有深化大学生对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层次的教学效果。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精神品质,可以被当做熏陶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积极因素,促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得到升华,积极主动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最终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提供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莫旻荧,赵晓璐.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以中国儒家文化经典为例[J].广西教育,2018(03):40-41.

[2]徐佩玉.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浅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02):94.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品德教学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实践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