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诗歌教学中的人性引导

2018-07-28 10:42李慧
新课程·中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诗性

摘 要:语文教材的几轮改版,古诗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可想而知古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通过古诗教学,用诗性引导人性,就成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确立人性的重要渠道。通过探讨古代诗歌引导人性的问题,力求能够反思实际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诗性;人生引导

在忙碌的教学中,如何通过诗性引导学生的人性,使其从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以外的精神财富,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中学都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即将学生以固定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堂课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一个小组,让他们将自己在课下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讲出来,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一堂课就算完成了。这种教育模式,将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将侧重点放在了学生身上,真正做到了“学”为课堂的核心。就个人教学经验而言,我觉得适当地引进“杜郎口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

首先,古诗词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文类型。从小学语文到高中语文,九年多的时间让学生对于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古诗词教学有了大致的把握。学生可以从以前的老师身上,学习古诗词教学的流程,加以自己的想法,相信对于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说,想上一堂完整到位的古诗词课文不是一件难事。

其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古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并不低。教师一个人讲,只是一个人的智慧;而一个小组乃至更多的学生一起分享自己所找的资料,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仅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是一种积累,对于以后发展乃至个人气质品质都有影响。

也有人考虑到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不会影响到整体教学进程以及学习程度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下一定功夫。相信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合理分配,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在应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一席之地。

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一,以竞争为模式进行诵读古典诗词。高中语文一周至少会有两到三个早自习,很多时间都会让学生背书,但学生能够记住多少,记住的只是表面文字还是更多内容,作为教师只能通过默写去了解具体情况,但这样也只是了解表面。高中时代的学生大部分喜欢争强好胜,采用竞争的模式,或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或是同桌与同桌之间竞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加以奖励。

第二,为学生留出空白。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很多,每堂课基本上内容都很满,但还是需要为学生留出空白让他们去积累知识。每周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看看自己喜欢的诗人的诗词,找一个最喜欢的诗人或是词人加以研究是必要的。站在语文课堂的角度上,研究古典诗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古典诗词篇幅短,接触广,熟知程度高,相关书籍多,也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研究。一节课的研究不算什么,但是日积月累,总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古典诗词,让诗性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第三,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前提,就是教师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能够将所学的古诗词加以拓展,或是延伸到类似的古诗词,或是将诗人的生平背景以故事形式讲述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思维动向

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思维动向,将古诗词中内在的精神在学生身上体现,使之成为一生的财富,才是用诗性引导人性的关键。

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作为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好。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语文教师也可以多读读我国古代经典诗词,了解更多的经典文化,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榜样。教师以身作则,将古诗词中的文化精神融入教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这样学生看到老师的态度,潜移默化地也会学到一些,这样也有利于将诗性转化为学生的人性特点。

另外,引导学生思维动向,需要语文教师敏锐的观察力。高中学生处在叛逆阶段,这时就需要老师们的细心观察,发现不良情况,及时找学生谈话,多用古代诗人词人的经典事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古代诗人词人再次“活”过来,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引导学生最关键的还是学生自己。学生之间都是同龄人,具有相通的话題,彼此也会更加了解。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信任的学生,让他们去帮扶思维动向有“问题”的学生。从平时学习的诗人或是古诗词内容中获取经验,将经验传授给优秀的学生,让他们代自己去引导,可能效果会更好。

用诗性引导人性,是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关注的内容。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会秉持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在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让他们学以致用,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洋.中学语文古诗词美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陈凤娟.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反思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李慧(1981.12—),女,汉族,籍贯:湖北,就职于湖北省襄阳三中,大学本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诗性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表征与精神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