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2018-07-31 03:13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6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安徽省城镇化

吴 倩

(安徽新华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 210088)

0 引言

我国新型城镇化自十六大以来迅速发展,新城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承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地紧张的矛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1-2]。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发展提供粮食安全保障,所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既要保障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也要维持农业生态的平衡,因此农业生态显得至关重要[3-4]。安徽省是发展中的农业大省,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村人口数量多,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土地利用率降低,且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因此要大力发展安徽省社会经济,将安徽省打造成农业大省,必须实现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随着新型农业主体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步入转型时期,有关农业生态、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包括产业化、机制、路径等方面的研究[5-8],为全面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和新城镇化顺利进行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有关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研究仍较少。蒋京梅等[9]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提出城镇化进展中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意见。张慧[10]研究指出农村向城镇化过渡得过程中造成一定程度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通过农业生态补偿的方式,在考虑农业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的同时,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以便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同时王志敏等[11]也指出城镇化和农业高产化的发展对农业生态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必须对农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发展生态性农业、循环性农业。由此可见,探讨农业生态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尤其重要。基于此,文章以安徽省为例,通过构建农业生态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安徽省农业生态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安徽省农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研究区域概况

安徽省位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地处我国华东地区,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东西宽450km,南北长570km,土地面积13.94万km2,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地形以平原、台地、丘陵、山地为主。目前安徽省有16个地级市, 2016年末常住人口6 195.5万人,城镇化率52%,比2015年有所提高,且安徽省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首批综合试点,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其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如粮食、油料、棉花、烤烟、茶叶等。2016年安徽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 655.53亿元,有效灌溉面积443.75万hm2,农业机械总动力6 867.5万kW,但仍存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2016年化肥施用量327.01万t,农用柴油使用量75.68万t,农药使用量10.57万t,农作物受灾面积135.63万hm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制约农业生态的持续发展。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在了解安徽省相关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缩小指标量纲与指标之间的差异影响,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所选数据进行标准化与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

(1)

(2)

2.2 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均是涉面较广的体系,该文在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其特点,综合借鉴已有的评价体系[12-13],遵循有效性、客观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可代表安徽省农业生态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数据且重复率低的指标(表1),进而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

表1 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指标体系

2.3 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

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有农业生态系统和城镇化系统2个系统构成,农业生态系统指标分别用x1、x2、x3……xm表示,新型城镇化指标分别用y1、y2、y3……yn表示。

农业生态评价指数:

(3)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数:

(4)

(5)

通过式(3)和(4)构建式(5)C表示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系数,且C∈[0, 1],C值越接近0,耦合程度越低,表示各子系统之间相关性越小; 当0

T=αf(x)+βg(y)

(6)

(7)

式(6)中T为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间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参数,鉴于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两者在安徽省发展的重要性,取值按两者同等重要处理,即α、β均取值为0.5。在耦合发展系数C和综合评价指数T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发展度模型(7)用来反映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间的综合协调发展程度。

2.4 分类标准

表2 协调发展等级分类标准

为了更直接地反映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间的综合协调发展程度和所处的等级,在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协调度进行等级分类,详见表2。

2.5 数据来源

根据指标数据的易得性和完整性,该文针对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量化研究,数据来源于1997~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及《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数分析

利用式(3)(4)和(6)计算安徽省农业生态评价指数、城镇化评价指数及两者的综合评价指数。从图1可以看出,安徽省农业生态评价指数、城镇化评价指数及两者的综合评价指数从1996~2017年整体呈上升趋势。就城镇化而言, 2009年前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数高于农业生态评价指数,可能是长期重视工业而忽略农业生态发展的原因。就农业生态而言, 2006年其评价指数大于1,且2009年开始农业生态评价指数高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数,主要是随着农业水肥、生产方式的一体化,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态评价指数。

图1 1996~2017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城镇化评价指数 图2 1996~2017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化和城镇化耦合系数

3.2 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耦合系数分析

通过耦合系数结果(图2)可以看出, 1996~2017年20年来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耦合系数大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6~2003年耦合系数均低于0.01,耦合程度极低, 2004~2006年耦合系数介于0.1~0.3之间,耦合程度处于低水平; 2007~2010年,耦合系数介于0.3~0.5之间,耦合程度处于颉颃阶段; 之后截止2016年,安徽省耦合系数均在0.5~0.6之间,耦合程度处于磨合阶段。

3.3 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协调等级分析

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度从1997~2006年处于极度失调衰退, 2007年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数开始大于1,协调度开始增加,协调等级持续提升,但2007~2008年两者的协调度仍处于中度失调衰退, 2009年处于轻度失调衰退, 2010年处于濒临失调衰退。自2011年协调度大于0.5,达到协调发展等级,到2014年达到中级协调发展等级,且协调度持续增加,反映了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从失调逐渐发展到协调的过程(表3)。

表3 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度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通过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程度进行分析, 20年来安徽省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耦合系数经历了极低到低水平,再到颉颃,最后处于磨合阶段的过程,同时其协同程度从失调逐渐发展协调,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但由于该文仅选取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各自有限的16个指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文的研究结果,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尽可能选取更多的评价指标,为早日实现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高水平优质协调状态打好基础,也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4.2 讨论

综合该文研究结果,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壮大,在安徽省社会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97~2016年20年来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1)1997~200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处于极度失调衰退阶段。该阶段内,安徽省城镇化率不足40%,同时农村劳动力和第三产业劳动力都缓慢增加,但第三产业劳动力高于农村劳动力,且安徽省农业人口众多,粗放型农业占主导地位,为快速发展农业,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农业生态化发展受限。

(2)2007~2009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新型城镇化缓慢发展迅速,从中度失调过渡到勉强失调发展,期间主要是2003年安徽省政府开始重视“三农”问题,处于弱质产业、弱势群体和薄弱区域的农业开始逐步发展。传统农业逐渐被转变,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强度均开始减少,且农业与工业融为一体,农产品直接和工业相连,两者实现共赢。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达45%左右。

(3)2010~2012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城镇化继续加快发展,其协调程度从失调向协调转变。从图1可以看出,安徽省城镇化的评价指数在1997~2009年间高于农业生态评价指数,2010年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城镇化率逐年增加,达48%左右,同时这也符合城镇化和农业生态的在时间上的演进过程,即先城镇化后农业生态,主要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发展生态农业自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平衡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而农业生态化的不断发展也逐渐缩小了城乡差别,使得农业生态和城镇化向较高的耦合协调状态发展。

(4)2013~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城镇化处于继续稳定发展阶段, 201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事求是地逐步推进城镇化。安徽省城镇化率2012年为46.5%,截止到2016年安徽省城镇化率为52%,而从1997~2016年的城镇化率来看, 20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2倍多,实现城镇化率的逐步上升,但仍小于全国的城镇化率。且随着农业生态多种发展模式的出现,安徽省在此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生态化联合体,联合体不仅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有效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也间接地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安徽省城镇化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家乡的城镇化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