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肿心空间
——曾经

2018-08-02 07:29邢宝才
癌症康复 2018年3期
关键词:芳华医学病人

当下我们正奔跑在飞速发展和变革的高速路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科技更是一日千里。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今天,我们为何要邀请各位医学界大咖如此正式地谈一谈“曾经”?

大家都知道,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它去承载,需要我们医生去探寻。精湛的医术和技能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而广博的医学人文更是我们飞腾的翅膀,帮助我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季加孚院长曾经说过:“医疗的背后,都是人类伦理。”我们每一位医疗人的背后,虽因术业有专攻各有所长,却都有着不变的东西,支撑着我们在这纷繁变幻的世界中披荆斩棘、奋勇直前。而这些,就是我们想探究的东西。它或是凝固在我们成长经历上的一个互助友爱的镜头,或是我们接诊过的一个鲜活深刻的病历,或是一次抉择时患者沉甸甸的信任和伙伴们无私的支持……

正是这些曾经的往事、小事、感悟与信念,支撑着我们的专家们取得今天的成就,也将继续支撑着我们所有人肩负重担砥砺前行。每个社会,总得有这么一批理想主义者;每个岗位,总得有这么一批坚守者。

医技是一种能力,是外在的技术,而内心的修养、综合素质的塑造,能够使医生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了解病情,推动医患沟通,能够帮助医生成为医学家、医学大家。科技在变,医学在发展,而我们对医学的追求不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变,对社会的坚守与责任不变,对患者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不变。正是这变与不变,构成了大医精诚,沉淀成了承载我们医院腾飞的文化传承。

是以题记,缘起,曾经。

刘鹏

曾经——

一个医生的自我成长,就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你流过的每一滴汗水,都将铺就你成长的阶梯。外科医生的成长是需要天赋的,需要脑到、眼到、手到高度融合,更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刚参加工作3个月,科里就来实习生了,当时由我负责教学工作。自己还乳臭未干就得教学生,我脑子就跟炸了一样,很害怕,就赶紧看书复习。赶鸭子上架做教学工作,医学院学生分小组轮流着来实习,我们就得一拨一拨地讲《肿瘤学总论》,最终让我把理论知识记得烂熟。同时,临床动手的机会也特别多,当时科里除了几位老教授,就是我们这几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医教研所有工作都交给我们,我们是真正的住院医,我几乎3年没回过家,天天住在医院。不仅做了大量手术,连血尿便三大常规的化验都得我们自己做,转科去急诊室时还要干各种杂活。

1998年,我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外科进修时发现,那里医生的努力让人“恐惧”,他们每天早上5点钟就去查房、半夜回宿舍,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要知道,能够在斯坦福工作的医生都是医学界的精英,他们所接受的医学教育、住院医培训时的医院条件都要好于我们,而他们用于研究和工作的时间也远远超过我们。在智商和情商上,我们和他们差不了多少,差就差在工作的环境和自己的努力程度上。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那么好,技术上也非常领先,还这么努力,这让我感到很恐惧,我不能懈怠。

我的成长来自我的努力,而我的努力就源自于我的恐惧、我的认真与细致。每上一层台阶,都是努力后的成果,但新鲜劲儿一过,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立足的生存危机,这种危机感会激发人奋进,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胃肠肿瘤中心 季加孚

曾经——

芳华已逝,岁月依旧,点滴记忆凝成岁月,流连于思绪之间。岁月沉淀使人成长,现在的我,面对生命相托的患者及家人,是经验丰富、让人信任的医者;面对学生求知若渴的期待,我又是阅历丰富的师长;而在学生有畏难情绪时,我又是如沐春风的母亲般的长者;面对同事,我是愿意付出、真心相待的朋友;面对原则,又是刚直不阿、直言不讳敢于承担的女汉子。面对流言,我不屑一顾;面对家庭,满是愧疚;面对颜值,尽是自卑;面对八卦,我也一样好奇。

岁月沉淀,留下的不都是精华,更多是成长与感叹,感叹于中年“少女”的心,常常忘记岁月的烙印。见同学朋友,大声说笑,如入无人之地,忘却女人的优雅。看到美妆,便跃跃欲试,一会儿感叹身材走样,一会儿又窃喜尚能掩盖岁月的残蚀。

渐进人生大半时,常想起初入职场时诸多囧事。难忘首次值夜班时的紧张,首次面对农药中毒病人的手忙脚乱;难忘第一次走上讲台讲解一张胸片时的慌张、第一次修改病历时的不确定、第一次走进胃镜室见到患者恶心反应时自己的恶心呕吐;难忘第一次做胃镜时的手抖与出汗、第一次被患者骂时的委屈哭泣、第一次被上级老师批评时的局促与无地自容;难忘第一次误诊病人时的内疚与懊恼、第一次抢救病人失败时的无力与痛苦、第一次与患者家属的冲突与不平;难忘第一次美国出行找不到航站楼的慌乱、第一次与老外导师交流时鸡同鸭讲的蠢萌;难忘第一次做细胞培养污染被老师扔掉后还满世界找的无知者无畏的“豪情”。

也难忘第一次被患者表扬时的高兴与得意、第一次写出论文时的轻松与喜悦、第一次站上国际讲台时的紧张慌乱;更难忘,第一次带的学生毕业答辩后的容光焕发。

难忘第一次……

谁都有年轻,谁都有芳华,这么多的第一次让我成长成熟,这里有我的恩师师长兄弟姐妹的教诲与帮助,有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相托。愿我的岁月积累能成为年轻朋友的借鉴与臂膀,愿岁月沉淀的芳华能够照亮年轻人的未来,薪火相传,让我的曾经助力你们的未来,绽放出我们医者的最美芳华!

消化肿瘤内科 沈琳

曾经——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来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已经30年了。回想起在医院走过的30年历程,一幕幕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其中我最想分享给大家的还是2003年全国“非典”期间的经历及感受。

2003年5月10日是一个周六,在我们病房住院的一个女病人突然出现高烧,经检查认为疑似SARS,当时正是SARS的流行期,市非典指挥部和医院指示,我们病房与疑似SARS病人有过接触的所有医护人员和病人全部需要做隔离观察。接到医院的通知,正在周末休息的全体人员迅速赶到医院。尽管病人是疑似SARS,但大家还是有被感染的风险,于是大家积极地配合医院做好隔离工作。医院为最大可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和休息,专门腾出其他病房安置我们。北京五月的天气已经明显转热,值班人员上岗需要按照隔离要求穿上全套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护腿套。这些防护装备的安全性很好,但是人穿上后一会儿就会明显感觉憋闷。在这种状态下,大家仍然要值班、为病人做治疗,但是大家一点怨言也没有,默默无闻地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

每天,医院领导都会详细询问隔离区的情况,相关处室会帮助我们做好隔离区的保障,食堂的师傅为我们准备好可口的饭菜,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温暖。

作为医务人员,大家都很清楚接触到这个患者的人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但是,在这次非典中面临抉择的时候,我真正感受到了每一个医务人员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牺牲精神,大家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我亲身感受到了来自医院、同事、朋友和家人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收获了很多感动、友情和亲情。经历了这次劫难后,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坚定、珍惜、感恩、乐观,这些都是我们正确面对生活时应有的态度。

肝胆外一科 邢宝才

(来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猜你喜欢
芳华医学病人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绝代芳华
谁是病人
百年芳华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马伊琍的芳华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