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向简单粗暴说“不”

2018-08-03 07:47王凯荣
中国有色金属 2018年14期
关键词:督察组尾矿库尾矿

本刊记者 王凯荣|文

从5月30日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进驻黑龙江开始,截至6月25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已通报32起环境违法问题,所进驻的10个省区无一幸免,通报结果更是令人大跌眼镜、触目惊心。各种“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层出不穷,在环保督察过程中纷纷现出原形。

例如,湖南省花垣县素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之称,分布着数十座大大小小的尾矿库。野蛮开采、尾矿库管理不善、污水处理装置虚设等问题不仅没有被治理,当地政府还在默许、纵容尾矿污染,并且还大肆宣传尾矿整顿的巨大成绩,甚至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尾矿整顿当成政绩列入;内蒙古包头市工业园区废渣管理处置混乱,渣场建设滞后,违规倾倒问题突出;河南巩义荣鑫碳素、江苏丹阳市龙江钢铁等企业监测数据造假,手动修改参数......

如果将第一轮督察看作是对地方党委、政府、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体检,那么“回头看”则是“看病抓药”后的一次“复查”。此次‘回头看’传递的信号就是‘动真格’,既要发现“假装整改”,也要发现这背后的消极履职的职能者。

“回头看”行动暴露出污染的顽固性,多地政府、企业在治理整改时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与环保督察组大玩来了就停产,走了就生产的猫鼠游戏。这不仅仅是治理环保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更是对法律和监管的亵渎,透支政府公信力,破坏生态环境更是害人害己。

环保督察“回头看”行动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次亮剑,让以虚假、粗暴、懈怠应对环保的方式不再行得通。地方政府、企业要直面问题,有问题被揭露不可怕,怕就怕在搞敷衍应对,将环保与发展对立起来。笔者认为,需建立起科学的退出机制,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处理,为治理和整改制订出可行性方案;正确认识中央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与决心,对不作为的行为严厉问责,让排污企业付出更大代价;完善考评考核机制,通过科学考核杜绝懒政怠政;在督察之外,建立起更严格的常态化监督机制,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只有认识到平衡发展与环保的重要性,才能倒逼地方真正推进产业转型,从而实现治本。

环保作为老生常谈的问题,不能总是靠中央来抓,靠媒体来盯,靠群众来举报,这样带不来真实的蓝天和长流的碧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既然是重大政治问题,就不容偏差;既然是重大社会问题,就不容敷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只存在于口号中,虚假整改、简单粗暴只能蒙混一时,全力转型升级、依法达标排放才是正途。

猜你喜欢
督察组尾矿库尾矿
某铁矿山尾矿库回采工艺设计实例
煅烧高镁磷尾矿制备硫氧镁胶凝材料
长期运行尾矿库的排渗系统渗透特性的差异化反演分析
《固体矿产尾矿分类》等3项行业标准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与探讨
某金矿重选尾矿回收金、铜的工艺研究
筑牢尾矿库安全防线
山区长距离尾矿库回水输送管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