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有色金属产业运行预测

2018-08-03 07:47王华俊
中国有色金属 2018年14期
关键词:消费量有色金属特朗普

王华俊|文

在分析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编制发布的“三位一体”的景气指数来判断,2018年有色金属生产总体有望保持平稳运行,价格在当前价位震荡运行,经营成本高企,企业实现利润增幅回落。2018年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有色金属产品出口仍难有明显起色。

全球经济将维持回暖的态势

2018年全球经济延续复苏向好态势,一是美国税收改革和相关刺激措施提振预期,投资加速扩张经济增长较为强劲;二是欧元区及英国经济复苏略有放缓、日本经济相对稳定等;三是主要新兴市场内需保持强劲,经济持续运行在景气区间,但新兴市场国家也出现分化。2018年一季度,美国经济折年率增长2.3%,3月份PMI为59.3,连续19个月在荣枯线以上,失业率保持2001年来的最好水平。

2018年以来,尽管来自金融市场的波动有所上升,贸易战的威胁甚嚣尘上,但全球经济继续维持稳定、全面的复苏态势,通货膨胀水平上扬。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复苏轨道仍将持续,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达到3.4%左右。2018年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向正常化,美联储将会延续进一步加息,全球利率中枢可能会有所上行。2018年全球经济主要的下行风险则来自贸易摩擦加剧、通胀过快上升促使美联储过快升息、地缘政治风险卷土重来等。

美元大幅回升!在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元指数从88.6的低位回升至当前94。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处于霸权地位,所以从历史情况来看,美元升值往往都会给其它经济体货币带来较大的贬值压力,对汇率缺乏弹性的新兴经济体的流动性和货币政策构成冲击。所以全球历史上很多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都和美元周期有较大联系。

中国经济仍保持平稳增长

从国内来看,2018年是我国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年,也是政府换届之年,各级政府换届后都有较大的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意愿。2018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深化实施,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质量效益提高,新兴行业将快速增长,新动能将持续增强,服务业将继续较快发展。但是,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房地产市场调整、货币金融政策易紧难松、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等。

2018年前4个月,受外部需求、新动能增长较快、房地产和民间投资回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供需两旺,主要指标均不同程度有所加快。统计局公布一季度GDP增长6.8%。前4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7.0%;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3%。5月份,全国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8%;P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4.1%;1~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7%,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0%,延续了温和上涨态势。据海关统计,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8%。其中,出口6.1万亿元,增长5.5%;进口5.5万亿元,增长12.6%。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53万亿元,增长8.6%。其中,出口1.34万亿元,增长3.2%;进口1.19万亿元,增长15.6%。总的来看,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仍需巩固。

有色金属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走势

从有色金属产业看,在基于上述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保持延续,展望2018年及近期有色金属产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走势。

1.有色金属生产平稳运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国,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具有重要影响。2018年,有色金属行业依然会在落实产业政策、实行行业自律,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保持市场基本稳定方面着力。2017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取得预期成效,这是有史以来电解铝行业调控力度最严厉,执行最有效的政策之一。清理整顿电解铝违法违规项目效果显现,是当年铝价上涨的重要支撑。这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现供需基本平衡,保证行业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但随着市场逐步好转,铝价上涨,在利益驱动下,要严禁已建成和关停的产能违规产能释放,新增产能难以有效控制。

2002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2003年十种有色金属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7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6年居世界第一,消费量15年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有色金属产量、消费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002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2006年,中国精炼铜产量突破300万吨,超过智利,成为世界第一大精炼铜生产国。2017年中国精炼铜产量达到897万吨,占世界精炼铜产量的38.2%;精炼铜消费量达到1120万吨,占世界精炼铜消费量的47.6%。

2001年,中国原铝产量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国。2004年,中国原铝消费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原铝消费国。2017年中国原铝产量达到3329万吨,占世界原铝产量的54.8%;原铝消费量达到3450万吨,占世界原铝消费量的55.9%。

2001年,中国精铅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铅生产国后。2005年,中国精铅消费量反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铅消费国。2017年中国精铅产量达到471.6万吨,占世界精铅产量的41.4%;消费量达470万吨, 占世界精铅消费量的42.1%。

1992年,中国锌产量超过加拿大,成为世界第一锌生产国。2000年,中国锌消费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锌消费国。2017年中国锌产量达到622万吨,占世界锌产量的45.3%;锌消费量达到695万吨,占世界锌消费量的48.9%。

2.需求仍有潜力和空间。全球需求看中国,目前中国需求处于高增速向低增速转变过程中。有色金属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市场仍将十分活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有色金属市场的支撑不可忽视。2018年,多数下游消费行业对常用有色金属需求仍保持适度增长的趋势,对部分高新有色材料需求增速可能会高于常用金属需求的增速。2017年,中国全铜人均年消费量9.17千克/人,比上年增长6.1%;全铝人均年消费量达到26.5千克/人,比上年增长5.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铜消费发展趋势及峰值预测研究》课题组,综合各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并参照业内专家意见后的预测结论及推荐预测值是我国铜需求量及人均铜消费量仍呈增长态势,但增幅回落:在未来5~10年我国铜需求可能达到峰值,进入平台期。初步判断2020年、2025年及2030年我国全铜需求总量分别为:1400万吨、1450万吨和1450万吨左右。其中,精炼铜需求量分别达到1300万吨、1300万吨和1250万吨左右。我国精炼铜需求量可能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平台期,并出现拐点。未来5~10年我国人均铜消费量仍呈增长态势,但达到10千克/人每年左右就可能进入平台期。

有色协会《中国铝消费发展趋势及峰值预测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各种分析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综合平衡后得出预测结论及推荐预测值为,在未来5~10年我国全铝需求可能出现峰值,进入平台期。原铝需求可能在“十三五”末或“十四五”初就出现峰值,进入平台期。在未来5~15年我国再生铝供应量会明显增加,占铝消费的比重提升,到2020年我国再生铝供应量有望达到900万吨左右,占当年国内铝供应的比重约为20%;到2025年我国再生铝供应量有望达到1300万吨,占当年国内铝供应的比重为27%左右;到2030年我国再生铝供应量有望达到1500万吨,占当年国内铝供应的比重达到30%左右,达到或接近目前发达国家的再生铝消费水平。我国人均全铝消费的峰值有望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值34千克/年左右,但达到美国人均铝消费量的峰值时的35.4千克/人每年难度不小。

3.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成为主基调。有色金属发展首先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产业发展的价值追求,着力构建环境友好的有色金属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要摆正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旗帜鲜明地宣传绿色发展理念。严格准入条件,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控制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冶炼产能。大力推广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的先进生产工艺,强化从源头防控金属污染。由高耗能向绿色、低碳转变。例如,目前电解铝生产的电力消耗占国内电力消费量的6%以上。在全球节能减碳要求日益强烈的大背景下,中国铝工业必须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方针,使绿色、低碳成为产业发展主旋律。

4.金属价格在当前价位持续震荡运行。一是成本上升支撑金属价格在当前价位持续震荡运行,二是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对价格的支撑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日渐提高,有色金属期货定价能力正在日益增强。如中国铜期货市场的定价能力逐渐打破现有的欧美市场垄断格局,形成多方角力的新国际定价体系。目前上海有色金属期货开盘价是全国现货市场定价的依据,有色金属企业在制定购销合同或定价过程中,在库存管理环节中,也越来越多地利用和参考国内尤其是上海有色金属报价。随着我国有色金属生产、消费大国地位的提升,建议期货交易所和生产贸易企业共同研究进一步开发期货市场对企业的经营质量效益的助推作用。期货和生产两个行业一定能相互融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推进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健康发展。当前和近期,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债券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5.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外需面临严峻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针对中国有色金属产品的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继2016年对中国铝工业进行“332”听证调查之后,2017年又启动对进口铝产品的“232调查”,以及启动“301调查”。2017年8月8日美国初裁认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铝箔产品接受了16.56%~80.97%不等的补贴;2017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将对原产自中国的铝箔进口征收进口关税,税率初步定在96.81%~162.24%;2017年11月30日,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绝中国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美国针对我国有色金属产品的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北京时间3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征收钢、铝关税的公告,对铝进口征收10%的关税。

2017年中国净出口铝及铝材占国内供应量的比重仅为10%左右,仍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中国并未对外倾销。2017年中国铝材出口到美国数量为67.7万吨,占中国铝材出口15.9%。其中,铝板带占比74.7%,铝箔占22.%。这两类产品占出口美国铝材权重接近97%。另外粗略计算出口美国铝制品为35万吨。

美国东部时间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公布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征税产品建议清单涵盖1333个HS分类8位税号的产品,建议税率为25%。按照2017年贸易规模估算,“301清单”指定了我国近462亿美元出口产品。总体来看,“301产品清单”并非针对知识产权、贸易赤字等问题设计,说明这些只是特朗普名义上的借口。清单本身没有明确目标指向,暴露了特朗普拼命撂狠话从而逼迫中国退让的意图。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采取克制政策,目前仍然有可能避免贸易战。同时,美国对华经贸和整个政策有一些转变,如这次美国“301调查”咄咄逼人的气势。特朗普挑起贸易战不是孤立的,与之配合的是内部减税、扩大基建及减少管制等措施,旨在提高内部竞争力,同时加强贸易保护。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产品主要涉及的几大领域有:高铁装备、航空产品、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机械等。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剑指“中国的2025”战略。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大型飞机等等,扼制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美国公布拟对华加征关税商品清单:专注于高科技产品。

中国已经被特朗普视为最具威胁、最有挑战性的对手。特朗普对中国政策的核心就是要平衡30多年累积的多达4.3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是美、日、德三国之和了。最重要的还不是制造业,而是认为中国“复兴梦”触及了美国在全球霸权垄断地位。特朗普对付中国的四张牌是:贸易战、朝鲜半岛、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的组合拳,贸易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目前南海问题和朝鲜半岛有所缓解,美国又挑起贸易战、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关键是妥善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立足于以打促谈。

可见2018年我国铝出口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6.有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难以根本缓解。一是在实体经济投资收益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投资越来越趋向金融化,原本可以促进实业投资,却在金融系统内部回流套利,未能进入实体经济。二是“防风险”是我国目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基调,2018年货币金融政策易紧难松,加之“两高一资、两高一剩”的观念难以扭转,金融机构对有色金属行业的资金支持仍然受限,部分企业资金链依然紧张。

综上所述,并结合有色协会编制发布的“三位一体”的景气指数来判断,2018年有色金属生产总体有望保持平稳运行,价格在当前价位震荡运行,经营成本高企,企业实现利润增幅回落。2018年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有色金属产品出口仍难有明显起色。

猜你喜欢
消费量有色金属特朗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特朗普访华
2016年11月马来西亚天胶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