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分析

2018-08-03 01:45杨穗珊谢作蓉林宝英
现代食品 2018年11期
关键词:溶血性弧菌等温

◎ 杨穗珊,谢作蓉,林宝英

(海南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海南 海口 57031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含有该菌的食物可导致食物中毒,常见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自1951年藤野等报告该菌以来,许多国家相继有病例报道,至今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重要食物中毒重要病原菌之一,在中国位居食源性疾患的前3位[1]。

能力验证是证明实验室能力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是对实验室技术能力和管理状况的客观的考核方法,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补充方式。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对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和实验人员水平技能进行考核和判定,能最有效地消除偏差,提高检验人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数据达到检验质量标准[2]。海南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于2018年5月参加了FAPAS组织的盲样编号为M230d21的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FAPAS发来的2个鱼肉盲样,编号分别为M230d21A和M230d21B。

1.2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TCBS、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氧化酶试纸、副溶血性弧菌生化鉴定盒,采购自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弧菌显色培养基,采购于上海欣中生物公司。副溶血性弧菌核酸检测试剂盒、细菌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购自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N细菌鉴定卡,采购于生物梅里埃。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来源

依据FAPAS作业指导书要求,在每个盲样中加入20 mL 3% NaCl碱性蛋白胨水作为25 g待测原样。

1.3.2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按照国家标准GB 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3]对两个样品进行检测。取GB 4789.7-2013步骤中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36±1)℃培养8~18 h后的培养物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样品在经过增菌培养后转种于TCBS培养基和弧菌显色培养基,M230d21A不生长。M230d21B在弧菌显色培养基上有淡紫色典型可疑菌落生长,TCBS培养基上呈现圆形表面光滑的绿色菌落,分别挑取3个可疑菌落进行纯化,并对纯化后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染色结果显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

2.1 初步鉴定结果

氧化酶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穿刺反应显示底层变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有动力。

2.2 确定鉴定结果

用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VITEK2鉴定出的结果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Probability:99%)。用副溶血性弧菌生化试剂盒鉴定的结果见表1,鉴定结果为副溶血性弧菌。

表1 样品M230d21B副溶血性弧菌干制生化试剂盒鉴定结果表

2个样品增菌物的环介导等温扩增的结果见图1,M230d21A号样品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M230d21B号样品增菌物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图1 副溶血性弧菌环介导等温扩增结果图

3 讨论

本次能力验证采用了常规国家标准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快速检测方法,两种方法检出的结果一致,国家标准方法时间较长操作较为繁琐,人为影响因素也较大,生化鉴定易出现假阴性的结果[4]。环介导等温扩增法较为灵敏,时间短,节省人力,可考虑作为大型会议保障的快速筛查的检测手段。海南岛是国际旅游胜地,大型会议较多,海产品丰富,副溶血性弧菌作为一种海洋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首要食源性致病菌。通过参加此次FAPAS的能力验证,不但提高了实验室市场竞争力,更进一步加强了实验人员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技能,促进实验室检验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是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一种补充。

猜你喜欢
溶血性弧菌等温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快速检测猪链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纳米CaCO3对FE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等温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