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济深度转型的经济学逻辑

2018-08-05 17:55董青龙
中国经贸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

董青龙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对传统经济深度转型的内容和目标进行阐述,从生产力标准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矛盾、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三个方面入手,对传统经济深度转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传统经济转型的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经济转型;转轨经济学;转型经济学

一、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这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数字经济可以落实“弯道超车”目标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包含了我国群众诸多消费红利,同时还将原始经济形式进行了转变。从微观角度来说,数字经济中,不但涉及了规模经济相关内容,同时还包含了范畴经济内容,其将原始的企业运营形式进行了创新和优化。从中观角度来说,数字经济利用相关体系实现了市场框架的修整,让买卖双方都可以在完全競争背景下实现交涉。从宏观角度来说,数字经济利用大数据手段,实现了经济规划资源的合理分配,给政府部门和市场融合提供了条件。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传统经济深度转型的经济学逻辑进行阐述和分析。

二、传统经济深度转型的内容和目标

1.传统经济深度转型的内容

由于理论内涵存在差异,导致经济学转型内容也会大不相同。把西方理念当作基本的“华盛顿共识”,其作为西方转型经济学,涉及的内容有三点:一是价值自由化;二是私有化;三是经济平稳化。该经济学理论中,中心内容在于将原始的社会经济体系进行转变,换句话说,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朝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方向改变,以前苏联等国家为例,其经济转型的核心标准在于资本主义化。而我国,在进行转型经济学创建过程中,不管是探究方式,还是探究工具,都存在相似性,然而从根本角度来说,并非朝着资本主义体系的趋势改变,而是朝着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的基本经济体系方向改变。这也是我国构建转型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2.传统经济深度转型的目标

(1)效率目标。结合“三化”理论,其主要是从多个方向入手,将效率问题进行处理,进而全面推行“三化”原则,实现改革开放,进而达到提升效率的效果。

(2)和谐目标。在进行经济学转型过程中,将会产生一定的转型成本,其中,主要成本在于社会缺少和谐性。在进行经济转型时,涉及的成本主要有三种:一是市场化成本。其主要是结合效益关系进行修正。在进行转型过程中,有两种体系共同出现,由于市场体系不规范,法律体系不合理,进而使得其他环节将会面临较为严峻的腐败现象。二是现代化成本,其主要突显的问题就是框架修整,让原始部门由衰落朝着振兴的方向发展,进而拉大各个部门之间的效益差异,影响社会整体平稳性。三是全球化成本。我国市场国际化使得各个领域竞争逐渐加剧,与之对应的成本投放增多,进而给民族产业带来了一定影响。

(3)经济安全。在进行转型国家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将不会面临较大的风险。结合当前我国发展情况来说,由于市场化自身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各个子系统不能一同落实,就好比金融市场和各个风险市场运营存在不协调性,进而引发系统风险出现,给国家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从全球化角度而言,国际风险的出现,例如国际通货膨胀,给其他国家金融框架带来影响,同时引发一个国家的混乱。

三、传统经济深度转型中存在的矛盾

1.生产力标准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矛盾

生产力标准作为结合实践标准落实之后,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复原的一项基本理论。而与之对应的,我国相关部门又给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其中把公有制当作核心内容,需要秉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原则。然而,可以迎合生产力标准的,不一定就可以确保把公有制当作核心,例如,东南沿海等领域,就以非公有制经济理论进行发展;而秉持公有制原则的领域,并非可以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例如把公有制当作主体的西部领域。结合当前我国对转型经济学的探究,首要处理的问题就是二元标准之间的矛盾问题。

2.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矛盾

经过长时间的探究和调查,根据生产因素加以科学分配的原则,最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明确。但是与之对应的相关理论问题,也就是决定价值因素和价值创造等现象没有得到全面处理。从原始角度来说,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之间存在了分离特性,其中价值一般是在劳作中产生的,但是价值分配一般是结合生产因素中涉及的所有权来实现。所以,这就要求在进行生产因素分配的过程中,依旧把劳作价值当作基本。这一理论的出现,引发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

从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角度来说,工资一般作为劳动价值或者价值的转变形式,而在政治经济学主义理论中,工资通常是根据劳作分配情况进行展现的;站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角度来说,下岗也被称之为失业,而站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角度来说,失业也被叫做下岗。在这些矛盾里,哪些内容具备虚拟性,哪些内容具备真实性,哪些内容是似是而非的,哪些内容是似非而是的,当前我国相关领域还无给给出明确的答案,而答案的正确与否,不但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着直接关系,同时还受到我们对资本主义了解的影响。

四、传统经济转型的路径

1.和谐与转型的同一性

从和谐转型角度来说,应该给予两极分化现象高度注重,从贫富分化角度来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社会缺少公正性。收益差异将会直接体现出各个领域以及层级之间的关系,导致社会出现混乱现象,进而给转型带来约制。假设在改革过程中,引发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这就预示着改革失败。针对部分沿海城市已经满足小康标准,当一些群众已经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时候,需要适当的提出先富帮后富的需求。也就是让部分群众致富之后,辅助另一部分群众致富,给予低收益群众高度注重,加强社保建设,减少贫富之间的差距。

2.重视竞争,但更为重视合作

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说,竞争和合作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关联性。竞争作为提升效率的主要方式,自身需要投放一定成本。假设竞争成本相对较大,高于竞争所形成的效率,这种竞争将不具备划算性。尤其是在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情况下,将会给恶性竞争现象出现提供条件,进而加大竞争成本投放。在这种环境下,应该构建完善减少竞争成本的相关体系,也就是合同。竞争和合作相互合作,减少竞争成本投放,進而实现竞争效力的提高。

3.建立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不管是劳动收入,还是资本收入,主要是以非劳动收入的形式出现的收入都包含在要素收入范畴中。针对资本收入来说,其主要是在资本主义环境下剩余的加以,属于剥削收入。在社会主义初级时期,人们一般是在提升社会经济效益中来获取个人效益。所以,资本收入、劳动收入等均包含在要素收入中,这给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条件。对于要素应该由个人所有来落实,需要对劳作、资本等要素加以科学配置,进而实现各个要素之间的合作。

4.建立劳资合作关系

从《资本论》角度来说,通过对劳资之间存在的对抗性关系进行探究,明确了劳动者除了双手之外,一无所有。而资本者可以利用资本来获得异性价值。从社会主义初级角度来说,劳动者也可以作为资产,具备一定的股票,可以持有企业股权等。而资本者也可以具备劳作,利用管理和技术投放而实现劳作。尤其是当前环境下,依靠自身劳动而逐渐积累的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具备较强的劳动基础。这就预示着,不管是资本者,还是劳动者,都可以获取劳作收入。也就是资本者具备劳动力,而劳动者巨鳖资本,从而给劳资合作提供条件。当前,所有满足相关法律要求的劳动收益,均可以得到国家的保护和支持。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情况的探究,转型经济学不单单指转型方向,同时还要对转型成本加以探究,寻求以最少成本投放的转型方式,此次实现其在和谐、统一的环境中转型。

参考文献:

[1]贾根良.演化发展经济学与新结构经济学——哪一种产业政策的理论范式更适合中国国情[J/OL].南方经济:1-28[2017-12-28].

[2]王琳,张虎彪,张锐连.试论我国市场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奥尔森式问题[J/OL].商业经济研究,2017(18):184-186[2017-12-28].

[3]吴传清,董旭.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科创新发展研究[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84-91[2017-12-28].

[4]姚耀军.从“斯密型”增长到“熊彼特型”增长的过渡——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观浙江经济转型升级[J].浙江学刊,2014(05):172-177.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
浅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
经济转型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关于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究
探讨基于经跻转型背景土地利用的规划筐理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基于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