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18-08-06 00:59陈淑群梁万金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溃疡面泻心汤结肠镜

陈淑群,梁万金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 重庆 石柱 409100)

溃疡性结肠炎多出现溏便、脓血便、腹泻以及腹痛症状,症状持续时间长,对患者生活影响大。西医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主要作用是缓解症状[1-2]。本研究用半夏泻心汤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54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34例。中医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1~69岁,平均(57.16±8.37)岁;病程3~18年,平均(12.46±5.19)年。西医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8~72岁,平均(58.16±8.94)岁;病程3~17年,平均(12.38±4.27)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1993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疗效标准》[3]。慢性腹泻、黏液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发作性或持续行,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在3个月以上。X线钡灌肠见结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结肠呈管状外观,部分有多发性假性息肉表现。电子结肠镜检查见受累结肠黏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或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网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大便检查物特异性病原体。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行疾病;②有严重并发症,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直肠息肉、结肠癌、直肠癌;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精神病。

2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保证患者符合灌肠治疗条件,无灌肠禁忌症。

西医组用西医治疗。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50)2g,口服日3次。另用甲硝唑保留灌肠,1次100mL。首先将甲硝唑用隔水加温方式加温至40℃左右。灌肠睡前进行,嘱排空尿液和粪便,平卧在床上,用无菌消毒棉沾取医用乙醇对肛门常规消毒,根据溃疡位置选择卧位,取左侧或右侧,抬高臀部,以离床面10cm左右为宜,屈侧大腿以暴露出肛门,将灌肠管道插入肛门25cm处,利用灌肠器将甲硝唑注入肛门,首次注入少量药液,并逐步增加药液注射速度,滴注速度最快达到1min30滴。灌注完成后嘱保留药液入睡,并利用软枕避免药液流出,软枕保留时间1h。

中医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内服及中药保留灌肠。半夏泻心汤药用半夏15g,干姜10g,黄芩10g,黄连6g,人参20g,大枣20g。气滞加木香、陈皮,湿浊蒙蔽加藿香、佩兰,阴虚加玉竹、石斛。加500mL凉水浸泡30min后煎煮30min,煎煮2次后取药汁200mL,早晚饭后口服。保留灌肠药用黄连20g,败酱草20g,五倍子10g,槐花15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紫花地丁10g,与口服用药相同方法煎煮,煎煮后取药汁200mL,用医用纱布过滤药渣,取纯药汁备用,待药汁温度达到40℃左右时灌肠,灌肠方法与西医组相同,灌肠剂量200mL,保留1h。

两组均15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4]

痊愈:结肠黏膜恢复正常,溃疡病灶结痂,嗳气、溏便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显示黏膜恢复正常。有效:结肠黏膜存在轻微炎症,或出现部分假性息肉,纤维结肠镜检查症状明显好转。无效:症状未改善,结肠出现息肉,溃疡面积增加或出现新的溃疡面,纤维结肠镜检查无任何改善。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中医组痊愈1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西医组痊愈1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5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精神紧张、免疫功能减退、病毒感染以及饮食因素,结肠位置特殊、褶皱复杂,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口服药物首先经过消化系统或血液循环损耗,最后带到结肠炎的溃疡病灶药量较少,治疗效果不够明显,且用药单一,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针对性较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用药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5-6]。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痢”、“脏毒”、“血痢”等范畴。正气亏损、脾失健运、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大肠传导失司是发病的关键。半夏泻心汤中半夏、黄连、人参、大枣等主要作用是改善气滞血瘀症状。半夏具有降逆止呃作用,对结肠炎嗳气、腹胀有明显的改善。人参、大枣温补中气、健胃补脾,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7-8]。因此半夏泻心汤具有消炎止逆、温补健脾的功效。因本病病在大肠、结肠黏膜部位,采用中药灌肠能使药物直达患处。灌肠方剂中败酱草、五倍子、槐花等药物有清热解毒、敛汗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直接作用在溃疡面可减少溃疡面的炎症反应,消除肿胀,减少脓血便,并直接帮助溃疡面更快的愈合。研究发现,黄连有提高白细胞吞噬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败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五倍子可以提高溃疡面组织蛋白的凝固效果,减少排便对溃疡面的刺激,使溃疡面愈合效果更高[9]。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溃疡面泻心汤结肠镜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C片治疗口腔溃疡
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