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8-08-06 00:59曹璐敏王鹏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泻心汤胃脘半夏

曹璐敏,王鹏程

(山西省晋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及早饱等,但其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1]。笔者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6~59岁,平均(46.93±8.54)岁;病程2~24个月,平均(13.30±4.97)个月。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5~60岁,平均(43.17±8.69)岁;病程1.5~26个月,平均(11.20±4.00)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①参照罗马Ⅳ[1]。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上腹部胀气、餐后饱胀感、早饱感、上腹部烧灼感,符合以上症候中的1项或多项。②排除为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代谢性疾病[2]。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寒热错杂证的标准[2]。主症为胃脘胀满或疼痛。兼症为纳呆,嘈杂,恶心或呕吐,口干或口苦,便溏,肠鸣。舌淡苔薄白或薄黄或白腻,脉弦细滑或脉滑或弦滑。满足主症以及舌脉表现,兼症不必悉具。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病程大于等于3个月。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②合并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③恶性肿瘤;④精神疾病;⑤妊娠、哺乳期;⑥过敏体质;⑦依从性差。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0g,黄芩6g,黄连3g,干姜10g,党参10g,大枣5枚,炙甘草10g。嗳气、呃逆甚加柴胡10g,白芍18g,枳壳30g;大便偏稀、脘腹胀满午后甚加附子10g,肉桂10g。脘腹胀满甚、矢气频加草豆蔻10g,益智仁10g。干呕显著加乌梅10g。返酸伴胸骨后疼痛不适加吴茱萸3~10g。纳呆加焦三仙各30g。口干加天花粉15g。水煎至150mL,1剂2次,早晚温服。

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日3次口服。

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天。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

症状评分标准:①胃脘胀满或胃脘疼痛未发作,记0分;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日常生活,记2分;明显发作,影响日常生活,记4分。②纳呆,嘈杂、恶心、呕吐、口干、口苦:不明显,记0分;偶有发作,记2分;明显发作记4分。

4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指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0%。显效:症状明显缓解,总积分减少70%~89%。有效:症状好转,总积分减少30%~69%。无效:症状无变化,总积分减少小于30%。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5.73±2.02 1.31±1.26*△对照组 30 6.27±1.64 3.87±2.29*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度敏感所致胃排空延迟和受容性舒张功能下降,亦与胃内胃酸分泌增加导致胃内局部环境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1]。本病属中医“胃痛”、“痞满”等范畴。病因主要有外感寒邪、食滞中阻、七情失和、痰湿阻滞、湿热中阻、脾胃虚弱等,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病位在脾胃。主要证型包括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虚寒、寒热错杂。寒热错杂证为常见证型。寒热错杂证的主要病因病机为寒邪直中,或湿困脾阳,则脾气不升而生寒,辛辣厚味,燥伤胃阴,则胃气不降而生热。寒热互结,则升降运化障碍,故见痞满、胃脘疼痛、纳差等。《临证指南医案》记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论》记载:“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乱于胸中,使周身气血逆乱而行。”李中梓云:“明乎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治疗当辛开苦降,和胃开痞,平调寒热。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辛开苦降、和胃开痞、平调寒热之经典方剂。《伤寒论》记载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记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为张仲景“辛开苦降”之代表方。方中半夏辛温散痞、降逆止呕为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降胃气之逆为臣药;干姜辛热散温中散寒,亦为臣药,与半夏相伍共奏辛开之效;党参、大枣甘温健脾,补中益气为佐药;炙甘草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苦辛同施以调升降,补泻共进以理虚实,使脾胃气机升降回归正常,而诸症消。实验研究显示,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可能为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P物质和胃窦黏膜CGRP的水平[3]。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其可以促进FD大鼠胃动力及减轻其胃肠感觉阈值,而使得FD大鼠内脏敏感性降低[4]。还能促进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和提高胃窦组织Ghrelin水平[3]。关于半夏泻心汤中的单味药物的药理作用,有研究显示半夏具有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等作用[5]。黄芩、黄连均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作用[6-7]。干姜具有增强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促进胃肠的消化功能的作用[8]。党参具有调节胃收缩及抗溃疡等作用[9]。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疗效。

猜你喜欢
泻心汤胃脘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