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外合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

2018-08-06 00:59高修安卿璐芝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温经汤寒凝通则

刘 瑜,高修安,卿璐芝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妇科常见病症,以青年女性多见,一般在经期前后或经期发作,表现为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等,伴恶心、呕吐、乏力,不伴盆腔器质性病变。该病属中医“痛经”范畴,以寒凝血瘀型多见[1]。本研究用中药足浴配合加味温经汤内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2例,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治疗组17~31岁,平均(23.7±3.5)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3.2±1.3)年;未婚21例,已婚未育10例。对照组15~32岁,平均(24.0±2.8)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4±0.5)年;未婚22例,已婚未育9例。两组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均通过临床症状、体征等确诊,符合《妇产科学》、《中医妇科学》相关诊断标准[1-2]。临床症状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胀痛、恶心呕吐、肢体冰凉等。中医辨证分型为寒凝血瘀型。主症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或痛引腰骶,得热痛减;次症为月经量少且色黯,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质黯而苔白,脉沉紧。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生殖系器质性病变、内分泌障碍。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内服加味温经汤治疗。吴茱萸6g,肉桂6g(焗),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延胡索10g,炒蒲黄10g,五灵脂10g,麦冬10g,姜半夏6g,生姜10g。小腹冷痛甚加艾叶10g,小茴香6g;腹痛而胀、伴乳房胀痛加乌药15g,香附10g;腰部酸痛加怀牛膝15g,巴戟天15g;恶心呕吐加砂仁6g(后下),木香6g(后下)。水煎,取药汁分早晚2次温服,于经前7天开始服至月经干净,每日1剂,连续2个月经周期。

治疗组同时配合中药足浴。益母草30g,小茴香15g,延胡索15g,牛膝15g,炒蒲黄15g,鸡血藤15g,花椒10g,吴茱萸10g,川芎10g。先把中药加清水3L浸泡15min,煮沸之后继续煮30min,取药液2L,待温度降至38~40℃时倒入容器内泡足,浸泡中缓缓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稳定在38℃左右,足浴时注意保持温度适中,水面达到踝关节以上10cm,每次浸泡20min,日1次,在经前连续进行7~10天,至月经干净,足浴时可对足部进行按、揉、捏等,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指标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

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计数数据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治愈:积分为0 分,痛经症状全部消失,且在治疗完成后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积分减少大于等于50%,痛经显著减轻,其他症状明显缓解,不服药不影响工作、学习。有效:积分减少50%~75%,痛经及其他症状均有所缓解,服药后可坚持学习、工作。无效:痛经及其他症状均无显著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轻度腹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5%;对照组口干1例,轻度腹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9.7%。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接受3个月随访,无失访病例,治疗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4例(12.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6 讨 论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以原发性发病率最高。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和内分泌异常、子宫缺血缺氧、子宫异常收缩等有关。临床西医一般以镇痛药对症处理,虽用药后可快速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但远期效果不理想。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 “痛经”范畴。“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气滞、寒凝、瘀血、湿热致不通则痛; 肾气亏损、气血虚弱致不荣则痛。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原发性痛经以实证居多,常见的是寒凝血瘀型。因寒邪侵袭冲任胞宫,寒性收引凝滞,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当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原则[4]。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可改善盆腔局部血流,有助于子宫收缩,且可清理宫腔瘀血,使子宫内膜同期脱落,符合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治疗原则[5]。加味温经汤中吴茱萸辛苦大热,辛则能散,大热之性能温散寒邪;肉桂辛行温通力强,温经通脉功胜,具有去积冷、通血脉之效;当归、川芎、白芍等有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之功;元胡为血中气药,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作用;炒蒲黄、五灵脂合用取失笑散之意,具有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功效;加少量麦冬养阴清热,制吴茱萸、肉桂之温燥;姜半夏、生姜温中和胃,以助生化。若痛经较甚,加艾叶、小茴香增强温经通络止痛功效;若伴腹胀、乳房胀痛者,加乌药、香附疏肝行气止痛;若腰部酸痛用怀牛膝、巴戟天补肾强腰;砂仁、木香可行气止呕,缓解伴随症状。中药足浴治疗机理是利用热水促进药物经皮肤、腠理进入筋、脉、肉及全身,足部毛细血管扩张促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吸收后循经上行至胞宫及全身脏腑,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改善宫内血液循环、消除宫内瘀血、减轻寒性疼痛、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体现了中医内外并治,上病下治的治疗原则。足浴方中吴茱萸具有温经助阳、散寒止痛之效;益母草可活血调经,现代研究认为其有扩张血管、镇痛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气、散瘀止痛之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牛膝、鸡血藤、炒蒲黄具有活血通络,散瘀止痛之功,可有效改善血循环;小茴香、川椒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效;延胡索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诸药配伍,具有祛寒邪、散瘀血、调经血之功效。

综上而言,中药足浴配合服用加味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不易复发。

猜你喜欢
温经汤寒凝通则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温经汤加味对EM肾虚血瘀证大鼠局部微环境MMP-9、TNF-α、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影响及其意义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温经汤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旧版比较
掌心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通则有路
温经汤应用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