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2018-08-06 12:38彭嘉宝
魅力中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司法改革十九大

彭嘉宝

摘要: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此次大会强调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这次司法改革任重而道远,这次司法改革是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必经之路,是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经之路,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十九大;司法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主题鲜明、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思想深邃、充满激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

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近五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在党的领导和带领下使得国家飞跃的发展,也对未来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充满信心。

依法治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确立为习近平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府及地方法院紧紧跟随习近平脚步,努力达到习近平所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守司法为民、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做到把我国建设成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事关我们人民权利保障、党执政兴国、国家久安长治。党的十九大为如何深化依法治国的实践道路作出了全面完善的部署,对实现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司法事业有着更多的使命,人民法院工作也责任重大。

要实现依法治国,首先要科学立法,组织编制法律体系要以宪法为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在国家事务中“宪法法律至上”和在党内事务中“党章至上”的观念。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被非法侵害。要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立良法、求善治。维护想法权威,确保所有立法必须体现宪法原则,杜绝一切没有宪法依据的立法活动,对公民权利造成限制或者剥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组织编制法律法规体系就要以宪法作为核心,大力推动编制更加法定化、规范化、科学化。并且不断改进机构编制的管理方式。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制定更为严谨的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促使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在规范的机构设置中更加协调,发挥良好作用。统筹安排党政机构,构建为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党政机构新格局。

党政部门在人员编制、部门机构设置、智能配置等方面都有待完善。要依法管理各组织机构和编制,在改革中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引领和推动的职能作用,为改革能够有序、平稳、顺利地展开提供保障。

要实现依法治国,坚持主张法德并施,以法安天下,以德润民心。必须一首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要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也不能忽视道德的教化作用。要注重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法律与道德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我们要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意识,要从思想、政治和行动上都坚决做到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在政治的立场、政治的方向、政治的原则、政治的道路上,我们都要始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各阶层立足本职工作以具体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首先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的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多方面思想联系而不是独立地、系统而不是分解地、整体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和贯彻。首先是“八个明确”,在理论层面上为我们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问题。“十四个坚持”也为我们理解“该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指导。“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要坚持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马克思主義立场观点,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多想多做,切实领会掌握十九大精神的意义。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理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特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目标还有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我们要深刻学习,不断领会其中含义,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改革开放已四十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飞跃发展,人民生活的平均水平日益提高,不仅对物质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在精神方面,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将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能够立案解决现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更加期盼按键能够得到公正高效的审判。面对人民群众司法上多方面的需求,人民法院既要立足司法职能,为群众创造更多司法保障,也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地维护国家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同时还要做到优质高效。

若想将十九大精神学好并且跟紧党的脚步,必须将本职工作做好,做到尽职尽责。习总书记强调,十九大精神务必要落实,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拿出具体的方案,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前推进,以钉子精神为例全面抓好落实。对于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来说,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一定要跟紧党的步伐,跟上党的节拍,必须坚持司法的公正性,服务人民、服务大局,准确找到国家工作与人民法院工作的结合点,将司法职能作用发挥在工作中,根据十九大确定的目标做好每一步的规划,尽职尽责。若想推广深入审判体系及能力现代化,提高司法机构的能力,务必坚持司法公正,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好基石,并且针对风险作出防范措施,为脱贫、环境治理攻坚战做好司法方面的保障,为十九大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加优越的司法环境,同时做到保护国家政治安全以及社会的团结稳定,提倡公平公正的社会行为,保障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份重任、一份使命,需聚焦于国家审判机关主体,带着各级法院和所有的公安干警把审判执行的工作做好,保证全身心的投入,要推广一份又一份的司法惠民举措,将这些举措落实到群众中去,真正让人民感受到好处,提高千万桩案件的公正性和审理效率,将“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个硬骨头啃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桩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司法机构的公平公正,感受到社会正义。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到底,同时推广司法体制中的综合配套设施改革,将司法责任制落实到各个部门,使司法部门的权利机制运行过程畅通无阻,使司法改革的成效最大化。要加速“智慧法院”系统的建设,使法官在办案的过程中有信息化系统作为辅助,同样这些信息可以服务于司法管理,同样人民群众也可通过信息化平台看到司法工作的过程。要使司法队伍更加正规化和职业化,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加强法院机构的文化建设,使各部门各岗位上的人员素质能力和精神状态大大提高,更加契合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各类人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激励、迸发出新的活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新时代的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要想将十九大精神学好做好,必须在本职工作上尽职尽责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的道路上,一定会面临诸多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要敢于正面对抗、敢于担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勤恳恳,有想法、敢想敢干、干则有方,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新征程路上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才能不辜负肩上的神圣使命,不辜负国家委以的重任。面对改革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以及艰巨繁重的工作,我们要乐观对待,将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勇于奉献的精神牢记于心,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来面对这些难处,坚信风雨过后是彩虹。我们要做到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在工作中保持一个好心情,保持一个美丽的微笑,以勇于前进的精神推动改革以及新时代新工作的新发展,为开启新时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新征程、续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建兵. 论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1):17-22

[2]汪习根. 法治中国的道路选择——党的“十九大”全面依法治国思想解读[J]. 法学杂志, 2018(1):17-22

[3]翟秀姝.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学习习近平同志全面依法治国思想[J]. 长江丛刊, 2018(2):113-113

猜你喜欢
司法改革十九大
决胜与追梦: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三重奏
“十九大”的教育话题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浅谈司法改革形势下的法院财务工作
新形势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发展剖析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渊源与制度功能
现实语境下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