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中职学生素养提升的研究

2018-08-06 12:38杨巨富
魅力中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生素养提升措施职业学校

杨巨富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重要而迫切,作为我国未来工匠主力的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论述如何促进中职学生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素养;提升措施

一、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内涵

素养即素质、修养。职业学校学生素养是指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涵括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技术素养”“职业素养”等。根据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的知识分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技能与理论知识归属于“显性知识”,而素养则近于“缄默知识”。素养培育既是显性工作工程中的知识习得,也是隐性工作过程里的经验积累,往往需要较长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是职业学校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通过课程、活动、平台等教育教学载体,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围绕“学校学生”与“准职业人”双重身份全面提升素养的教育活动。把握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内涵,首先要理顺学生素养与学生核心能力的关系。核心能力也称为关键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专业技能以外、能够迁移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相较于学生核心能力,学生素养的内涵更丰富。职业学校学生素养,除包括核心能力的核心素养外,还应包括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技术素养等。

二、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现存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素养培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培育重视度不够

学校对学生素养培育缺少顶层设计,不能有效对接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很多老师将学生素养培育等同于德育,觉得素养培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部分专业课教师则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只需学好专业技术、成功就业就好。

(二)培育系统性不强

素养培育零打碎敲、不成系统,也没有彰显专业特色,影响培育效能的提升。学校低年级碎片式的日常习惯养成教育和高年级匆匆开始的职业素养教育彼此没有衔接融合。课程上,校企合作探索主要集中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围绕学生素养培育而对教材进行有意识地二次开发或编制校本教材的很少。教学上,部分教师出现了围绕学生考证和技能大赛进行“职业教育式”应试教育的倾向;而素养培育上外部规范较多,触及学生心灵成长较少;学生社团、职业见习等活动目标不够明晰,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育人作用。

(三)培育成效不显著

没有配套适切的评价标准体系,对学生素养考核缺乏相应制度与方法。学生素养培育的管理自然生成较多,科学的系统设计与有效的过程管理较少,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通过对现状进行审视分析,可以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难点主要在于理念、资源和机制。

三、中职学生素养提升措施

(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完备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问题是一个备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它不是仅凭教师个人或学校一方就能独立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拧成一股合力。原生家庭对于孩子行为、性格、心理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童年的经历对于孩子一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石。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学校打破封闭的传统教育模式,与家长和社会携起手来,积极邀请家长和社会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如开办家长学校、组织亲子活动、聘请社会人士做传统文化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中许多核心的观念,意识到何为“礼”何为“孝”。在做中学,较之单纯的说教能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改善亲子关系,消弭代沟,还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善,将这种善由家庭散播到社会,最终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从而更好地传播和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利用教育激励措施

对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在生活化教育过程中,需要采取激励的教育措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解除他们心里的困惑,缓解学生存在的矛盾。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不断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因此,为了满足生活化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通过激励,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重新做好人生规划,重新点燃他们人生的激情。

(三)常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中职院校学生生活化教育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明确学生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同时,教师要结合中职院校实际教育规章制度,细化生活教育内容,让学生学会做人,讲究文明礼仪,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加强家校联系

在教育過程中,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随着他们的心理和身体走向成熟,开始追求独立性,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处事原则方面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会对家庭和学生产生一定的依赖,但是心理上又想摆脱束缚,导致他们内心非常矛盾。因此,为了做好学生生活化教育,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家长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与交流,从对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从而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指导,让他们少走弯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学生生活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身体心理的特点,充分利用激励手段,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帮助,动之以情,帮助学生消除实际面临的困惑,解决实际的困难,通过生活化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兰明,陈蕊花.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模型的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62-65

[2]王稼伟,曾海娟.“四我五位一体、7S训练日常推进”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3(12):59-61

[3]黄高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文化挑战与对策[J].青年探索,2009(3)

猜你喜欢
学生素养提升措施职业学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刍议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立意为先,谋篇布局,揣摩细节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构建促进中职生礼仪素养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