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二外法语教学中的输出与输入

2018-08-06 12:03张岳庭
魅力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输入输出

摘要:二外法语教学中采用“输出驱动假设”,也要重视输入的作用。输入和输出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和基础,而输入的外化活动是输出,输入受输出的制约。只有综合运用输入和输出,教学才会出“效益”。

关键词:二外法语教学;输入;输出

以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指导的二外法语教学改革,重视输出[1],这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重要的作用。但二外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初学法语一张白纸,没有有效的输入作为基础,谈输出根本就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输入和输出齐头并进,在二外法语教学中更为切实可行。

一、输入与输出理论的演变

泰勒(Terrell)和克拉申(Krashen)在1977年倡导自然法。自然法的核心是教学效果依靠两个因素:学生得到的可理解的输入量和他们情感过滤的强度。[2]克拉申(1985)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学习者提高语言水平的唯一方式。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语言学习者通过接触大量略高于自身原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可以自然地习得语言。输入假设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然而该假设夸大语言的输入作用,而对语言的输出作用加以否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985年苏婉(Swain)在输入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出假设,该假设修正了输入假设的不足之处。她认为光靠语言输入不会使语言学习者成功地习得语言,在学习过程中,人们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还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而且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后者扮演的角色更加关键。在1995年她进一步阐述了输出的四大作用: (1)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自动化程度; (2)检验语言假设; (3)增强对语言的意识程度,发现学习者所想与所能之间的空缺; (4)培养对元语言的反思能力。[3]

在苏婉输出假设的基础上,文秋芳于2008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她之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强调输出,是因为:第一,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第二,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等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 第三,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4]

输出驱动假设强调了输出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输入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界定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在输出驱动假设的基础上,文秋芳又逐渐完善了该理论,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这一假设中作者认为,学生为了完成学习目标,必须认真学习相应的输入材料。而且,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要自主选择输入内容,与产出相关的输入任务才是学习的主要对象。这样一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强调输出,但又没有忽视输入,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得到了保证。[5]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由输出到输入的理论发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二外法语教学引进文秋芳理论,在强调输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重视输入的作用。

二、二外法语教学中输出与输入的辯证关系

(一)两者相互区别

1.输入培养的是学生听、读的技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已经学习英语多年的大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在大学只需盘活原有的知识存量。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尽管需要学习的英语知识还有很多,但输入已不是课堂教学最迫切的任务,输出才是关键。而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法语基本上是零基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输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法语的输入首先是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等的输入。这些知识是一些基础的内容,是组成法语的血液和骨架;从表面上看,它们好像用处不大。有些外语学习流派的学者就提倡要像幼儿学习母语那样学习外语,他们重视模仿,轻视“语法”等知识的作用。但实际上成年人的思维已经跨过了直观性,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强,大学生如果凭借成熟的思维能力来输入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这反倒符合他们思维的特点,学习也会有效率得多。所以大学二外法语教学不可能像教英语那样,一上来就听和读,还要从更基础的地方着手。当然,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输入必须和听、读结合起来,不能静止、孤立地学习它们!

2.输出培养的是学生说、写、译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说、写、译教学的内容也有明确的指向,我们主要是针对课文进行输出练习。对课文教学,文秋芳有些看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将教课文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一般教师备课围绕教材中的课文展开,弄懂文中的词、句、章。如果作者有点名气,还会搜集有关背景信息。上课的基本环节是课文导入、课文结构分析、词汇讲解、难句解释、写作方法赏析等。讲解课文时,即便配有少量的口头实践活动,也主要是基于词、句层面,学生很少有1-2分钟的连贯表达的机会。课文串讲结束后,教师通常要求学生集中完成书后练习。尽管有时教师也会设计一些口头或笔头练习,但这些练习往往都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而不是对课文中新学习的语言知识的强化使用。这样的教学流程体现的是输入为主、输出为辅,或者是现在的输入为将来输出服务的教学理念和实践。”[6]文秋芳对“将教课文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满,主要是这种教学方法有三个缺陷:一是程序化,千篇一律地“满堂灌”使学生对教学缺乏新鲜感,容易产生精神疲劳;二是关于输出的练习少,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能“动”起来,所学的知识不能转化为能力,教学效果差;三是教师“现在的输入为将来输出服务”的观念使学生感到学习前途遥遥无期,而社会的氛围都是“急于兑现”,学习目标不明确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其实,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课文无关,课文只是教学的材料,对课文的处理方式不恰当才是导致问题的根源。相反,目前的一些教材在课文的撰写和安排上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比如二外法语教材基本上都能做到内容切合实际,难度循序渐进,最主要的是课文的主题基本囊括了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方面。用它们来进行输出训练,在保留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一些适当的改写,让它们更适合输出的形式和特点,这样就颇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两者相互联系

1.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和基础,输入决定了输出的好坏,而输出反过来也会促进输入的进行。很显然,认知发展的过程是由听到说,由读到写的。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实际上也是说和写,是由听和读发展而来的。文秋芳在分析职场英语时,把交际形式分为“听—说(把用外语听到的事向别人转述)、听—写(把用外语听到的事记录成文)、读—说(阅读外语资料后向别人转述其内容)、读—写(阅读外语资料后用自己的语言写成文章)、听—译(两种语言之间的口译活动)、读—译(两种语言之间的笔译活动)”,其中听和读是“基础的、首要的”,先是听和读,才是说、写、译。[7]因此,二外法语的教学也要强调打基础,重视听和读。可以说,听和读的质量对输出效果的好坏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二外学生来说,其实要求并不高,但要把法语说得马马虎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多听,多模仿;要写出正确的句子,文通字顺的短文,也先要多看、多练习。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打好了,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输入决定输出,而输出对输入也有反作用力。输出能力的提高能促进输入能力的发展,这在说对听的逆向影响上表现得比较突出。我们知道,婴幼儿学习语言是由听到说的,在这个阶段几乎所有的音素都可以听到。但到十岁左右,这种神奇的能力好像突然失去了,再去听一些新的音素根本听不到,这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外语时对一些母语没有的音素听而不闻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逆向法”去尝试。在掌握外语音素的发音规则后,经过对单词和句子的大量朗读练习,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流利地说些外语,而有趣的是,反复的口头训练最终能产生积极的后果,久而久之我们的耳朵就会“开窍”!一些从来没有听过的音素清晰起来,这样对成年人来说学外语最大的困难——听力问题就会得到部分的解决,而随之而来,我们学外语的兴趣也会得到提高。在二外法语的教学过程中,输出促进输入的例子不胜枚举,利用好这一原理,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输出是输入的外化活动,输入受输出的制约。也许有人认为,听和读也可以产生快感,自己自得其乐,不把输入的知识和信息外化出去,不去表达,不去分享,也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学习具有社会性,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二外法语的学习也是一样,输入是为了输出,有了输出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既然输出是输入的目的,输入就要受输出的约束。在文秋芳的新假设中,“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而不是单纯为培养理解能力和增加接受性知识服务、为未来的语言输出打基础。”[8]从这里可以看出,输入不是信马由缰,而是要受现实输出的约束和支配。在回答别人“没有充分的输入,怎么可能产生高质量的输出”的疑问时,文秋芳指出,“需要强调的是,新假设聚焦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究竟怎样安排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是进行纯粹的课文教学,还是输入应该为输出服务? 很显然,大学生不是外语初学者,他们迫切希望在语言产出活动目标的驱动下,更好、更快、更多地吸收和运用新语言知识,为自己的学业和就业服务。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笔者主张在课堂上处理输入时,务必要集中学习和消化对输出活动有贡献的输入材料,全面实践一切为输出服务的理念。”[9]二外法语教学亦然,输入的同时心里要想着输出,要以输出为导向,与输出有关的内容可以多输入,与输出无关的可以少输入或者不输入,这样,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率才会高。

三、输出与输入的综合运用

在二外法语教学中,课时少,只有一到两年的学习时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习惯给学生输入知识,学生也通常只进行输入的练习。他们的输出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是不符合教学大纲的。学生得不到全面的训练,不利于他们今后走入社会,也不利于他们法语的学习。[10]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时间跨度比较大,输入和输出可以分阶段进行,比如大学以前对输入能力做重点的训练,到大学才补充进行输出能力的培养。而大学二外法语学习可能是学生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唯一一次法语学习,给他们完整的法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把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是今后二外法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10]张岳庭.二外法语教学中“输出驱动假设”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7(8)

[2]董永民.外語教学法流派及其发展趋势[J]. 运城学院学报,2003(8)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4][7]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5][6][8][9]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

基金: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输出驱动假设与二外法语教学改革”,湘教通[2016]号536。

猜你喜欢
输入输出
“四环节”下的牛津英语课堂模式
虹桥THALES二次雷达S模式信号输出配置探讨
浅议习得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调整
专利申请中的新兴输入技术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丰富输出活动提升语用能力研究